去年夏天,与已获牛津、剑桥录取的学长学姐的一番促膝长谈,点亮了罗洁萍与黄俊棋的追梦旅程。而今,这两位北师港浸大(BNBU)2025届的准毕业生也已陆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顶级学府Offer。

罗洁萍
● 2025届统计与数据科学系
● 获牛津大学统计学、剑桥大学公共健康科学等硕士录取通知书

黄俊棋
● 2025届统计与数据科学系
● 获剑桥大学公共健康科学等硕士录取通知书
回望过去,不只那次谈话,在罗洁萍和黄俊棋的讲述中,四年间需要铭记的瞬间、需要珍惜与感恩的同路人,还有很多。
追求精进
也许是心灵感应,夜里黄俊棋突然从睡梦中醒来,看到了来自剑桥大学的录取邮件。等待了许久的他此刻并没有想象中的兴奋,为了第二天的实习很快又睡下了——这是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与开发的工作,他想要了解更多行业发展的前沿情况。
罗洁萍也收到了剑桥大学录取邮件。随后,牛津、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的喜讯也陆续来了。现在的她仍然保持着过往的节奏,在导师吴京津博士的指导下,推进手上的科研项目,并计划着再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罗洁萍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在黄俊棋眼中,同窗罗洁萍总是很“拼命”。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其他,她都毫不懈怠,“精益求精,很刻苦”。
罗洁萍欣然接受了这些评价,她是一个不懈追求精进的人。在能力范围内,她要努力尝试做到最好:“只有每一次都做到极致,下一次才能有突破的可能。”
而复盘,是罗洁萍尤为重视的学习方法。每阶段学习或项目结束后,她都会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并尝试举一反三——在她看来,学习中最核心的是要学会将自己的所学灵活应用,“参加课程小组作业与加入科研组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提升这种能力。”

黄俊棋
黄俊棋的“秘诀”则在课堂上。“我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专注于认真听讲和同步思考上。”他说,“只有思考过,才算把知识听进去了。”有不懂的,他就抓住课间和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把上课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每堂课都保持高度专注,靠的是什么?对知识点的兴趣、为未来打好基础的规划、保持高绩点的目标、追求精进的自我要求,这都是黄俊棋给出的答案。
温暖的大家庭
最初黄俊棋没想过要申请剑桥,是大三下学期的那场谈话改变了他。已获牛津、剑桥录取的2024届徐扬帆和黄起找到了当时正在机房里一起做课程项目的罗洁萍和黄俊棋,四个人聊了很久。
再回忆,那场谈话的核心是鼓励:申请时大胆一点,即便失败也无妨。在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的建议与支持下,两人改变了自己的申请策略,勇敢挑战顶尖院校。

黄俊棋(右一)、2024届毕业生黄起(前排中)与同学合影
在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前后届学生间的相互帮助、扶持,似乎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这里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是罗洁萍大二转入统计学专业后的最大感受。最开始,为了让罗洁萍早日融入新环境,学长学姐们会主动带她去玩,帮她熟悉环境。
“总之我是受学长学姐雨露很多的一个人。”受此影响,罗洁萍担任U学辅导社大班导师、组织学习经验分享会、引荐合适的同学加入课题组……她觉得应该把这种传统延续下去。
另一份温暖则来自系里师长们的支持。
在罗洁萍眼中,亦师亦友的吴京津老师始终倾力帮助学生们。当大一时的她迷茫于未来发展方向时,正是吴博士谆谆的指导与建议,让她渐渐找到了志趣所在,做出更适合自己的个人规划。而当罗洁萍因申研而焦虑时,吴博士则用许多前辈的经历宽慰她:焦虑很正常,不必逃避,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应对。

罗洁萍(右)与导师吴京津博士

(左起)张博海博士、罗洁萍与邓宇辉教授
不止吴博士,罗洁萍盘点起系里的老师们:“邓宇辉老师是我们系的‘人气王’,大家都爱和他聊;周敏老师会像高中班主任一样,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还有彭小令老师、张博海老师等等也都很好……”
罗洁萍口中的“人气王”、理工科技学院副院长(学生事务)邓宇辉教授,是黄俊棋的毕业项目导师。在黄俊棋看来,邓宇辉教授对他的指导是鼓励式的,邓教授总会耐心回答他的种种疑问,悉心支持他的研究。
而理工科技学院署理院长、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叶华军教授则是“另一种风格”,更偏于启发式。大二开始,每个学期初黄俊棋都会和叶教授聊聊天。他们谈新学期的选课、谈申研规划、谈职业发展。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中,黄俊棋对未来的认识逐渐清晰。
路在脚下
“他是一个规划很明确、执行力特别强的人,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坚定地一步步去实现。”这是罗洁萍对同窗黄俊棋的印象。
大一时,黄俊棋就已经明确,相较于投身理论研究、持续深造,自己更倾向于将理论落地应用,推动构想走向现实。

黄俊棋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因此,他不断寻找着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实习机会,希望能在职场前沿观察行业发展现状与时代需求,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找实习要有的放矢,不能为了实习而实习,把时间浪费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中。”他强调。
而统计学专业灵活的选课空间也为黄俊棋提供了丰富的自我探索的机会。结合兴趣和未来规划,他选择了《深度学习导论》《生存分析》等应用性更强的选修课,为向数据分析领域继续深入打好基础。
不同于黄俊棋,罗洁萍更多是在探索:“我喜欢尝试不一样的事物,再找到自己最喜欢的。”

罗洁萍在北师港浸大图书馆学习
第一次尝试,便是转专业。大一时,萌生了往金融方向发展想法的罗洁萍,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量化基础,决定转入统计学专业,并选修金融相关的课程。
在吴博士的课题组里,她又接触到了“机器学习”的概念。产生强烈兴趣的她决定“选一些计算机课试试”。在不断的探索中,罗洁萍对未来的规划渐渐从金融领域转向了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

罗洁萍参与第十五届“华中杯”数学建模挑战赛
“统计学的课程同时强调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等基础技能,以及各类统计应用的最新发展。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全面的统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各类实际问题中。”吴京津博士介绍说。2022年,北师港浸大统计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不要害怕尝试。”罗洁萍寄语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能在尽早体验不同事物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
“可能一开始会不清楚要怎么走,但没关系。”黄俊棋说,“我们可以多去尝试,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多看看不同行业的动态,去做一些实习,不必迷茫,认真对待,不留遗憾。”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邓雅文 宋可嘉 陈晓虹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李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