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各界都很关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内容。其中关于教育改革的部分, 让我感到惊喜。因为我发现,UIC这九年的办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与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吻合。
在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决定”中更进一步提到,“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UIC一直致力于践行“非唯分数论”,实行全人教育。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其实显而易见,从小学到高中,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林立,不仅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业压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事实上,UIC从2013年开始,已经开始尝试在广东省实行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按照该模式, 高考成绩占60%,UIC组织的自主测试占30%,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占10%。高考不是唯一的成绩,还要加上综合表现和平时成绩,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偶然性和片面性。

2013年6月广东考生参加UIC组织的自主测试,外教正在与学生用英语交谈
这一改革思路实际上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例如美国的SAT考试,学生可多次报考,争取最好成绩申请大学。这样能够打破高考一试定终身的制度,在招生录取上体现多元化。
“决定”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值得一提——“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我们一直认为,学校应与“官”字脱钩。去行政化的下一步,应该是教授治校。以UIC的经验为例,学校的重要政策均由各委员会讨论确定,委员会则主要由资深教授组成,这样就实现了“以学为本,教授治校”。
UIC自创立以来,就常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这九年来我们先行先试,摸索出一些经验,希望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做一些贡献。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从侧面也说明了UIC的试验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也希望,未来国内能出现更多元化的大学,而不再“千校一面”,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转自第四十一期《四维首印》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