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慈祥、干练是杨斯敏教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本学期,任教于理工科技学部食品工程与科学专业的杨斯敏教授多了一项职务,作为通识教育办公室主任,负责推行通识教育。
杨教授来自香港,中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化学专业,毕业后又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药理学,获得硕士学位。1979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神经生物学。
杨教授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脑创伤中心工作5年,其后回到香港,在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任教23年, 讲授生物化学、遗传学、毒理学等课程,教本科生,也带研究生。
她擅长的领域是医学分子生物学,对环境和食品中有毒金属含量,以及非处方草药的毒性监控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已发表学术文章80多篇,同行评审文章46篇。
由于杨教授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契合UIC食品工程与科学专业的需要,她在浸大退休之后,2011年接受UIC邀请, 在食品专业兼职授课,2012年转为全职教授,2013年又兼任通识教育办公室主任。此外,杨教授还被聘为珠海市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为珠海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提供专业咨询。
谈起在珠海工作的感受,杨教授说,UIC的体制与浸大的体制很像,差别并不太大。“在UIC,学生也是上课、做实验、做Final Year Project,授课的方式方法和在浸大区别不大。此外,在浸大,教授除了教书也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和研究工作。所以,工作量也差不多。”
对于杨教授来说,在UIC唯一的挑战就是普通话。“我的普通话日常交流还可以,讲课比较困难。但在这里英语授课也很方便。”她说,“学生都很努力。若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这里的学生英语写作比较好,口语相对差一些。但学生都非常愿意练习口语,课后都是用英语向我问问题。我用英语跟他们讲,但一些专业名词会给他们中文翻译,他们会理解得更快一些。”
珠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也是吸引杨教授的原因。她一样很享受这里忙碌的教学生活。在采访中,杨教授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工作不会令你老,只会令你更年轻。”杨教授虽年过花甲,但依然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她热爱教书事业,和年轻人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让她永葆年轻心态。
“其实是我很幸运,我找到了自己喜欢,而且我能够把它做好的事业。”杨教授说。不可否认,这份事业带给杨教授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这是她保持年轻心态的源泉。
在本次采访中,杨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UIC通识教育课程的架构、特点及通识教育办公室的功能等。
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杨教授说:“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与以往不同,每一天都有很大的变化,知识更全面的人在职场上会表现更优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识教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教他们如何去学习一门新的学科,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杨教授表示,UIC通过了课程改革,由本学年入学的一年级生开始,减少了一些专业的学分,而增加选修的学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是UIC的特色,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趋势。
她介绍说,UIC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三个学部(工商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理工科技学部)和通识教育办公室提供。通识教育办公室提供了三个学部没有包括的学科课程,例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律、宗教、艺术、音乐等。此外,通识教育办公室还承担了总体协调和发展通识教育课程的功能。
“目前,通识教育办公室一共有14位老师,其中有10位是博士,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下学期,将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教授加入我们的教师队伍。”杨教授还表示,通识教育办公室已经把音乐列入副修科计划之内,一旦成型,同学们就可以选择音乐作为副修。
◎陈晓虹(新闻公关处)
◎孙若玉(大三 国际新闻)
转自第四十一期《四维首印》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