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百年争鸣,两千余年弦歌不绝,泽被天下。百家争鸣,又经焚书坑儒,最后儒家为何胜出而成独尊之学术?当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弘道书院院长姚中秋教授(笔名秋风)于3月21日上午在B101开展了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儒家思想的精髓与智慧。

姚中秋教授与UIC同学分享儒家思想的精髓
“儒家从先秦诸家中脱颖而出,极大影响了此后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时至今日,我们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中国人去思考。”姚教授说道。
姚教授认为,儒家胜出的第一个原因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百家儒为首,百家儒收尾。“孔子最先提出了私学的概念,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封建社会教育方式。他的很多弟子在其后收徒,演变出了诸子百家,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教育之首,诸子皆来源于孔子,有的是继承与发扬,有的以孔子的思想为对象展开驳论。”

师生们专心听讲做笔记
那么收尾又作何解释呢?春秋战国,烽烟遍地,民有倒悬之危,社稷有倾覆之险,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救万民于水火”是诸子百家共同的目标。“儒家思考的核心便是新的秩序是什么,”姚教授解释道:“儒家又做到了第一个行道,在后封建时代于魏国首先开始变法,而且集诸子之大成,使儒家拥有了建立新秩序的能力。所以,无论日后统治者推行什么样的治国政策,法家、黄老之术还是墨家,核心一直是儒家思想。”
学生们积极提问
但是儒家胜出并不仅仅靠第一个形成自己的思想,更赖于孔子对先秦“经”的整理与总结。儒学不是经学,经早于儒家产生,如《诗经》这样的民间文化。姚教授说:“我们常说的经史子集,经在第一位,包括诗书礼义乐等,而儒家在子的部分,可见经高于儒家,但儒家通过整合经,为自己提供了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就占据了理论上的制高点。”
儒家的第三个优势,是它拥有更加切合中国人实际思想的理念,相比诸子百家多世俗主义,历史主义,物质主义和不近人情的特点,儒家在思想上更加温和,逆时而动,坚信天道,顺乎人情,最合乎中国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理解,所以拥有了强劲的生命力。

讲座吸引了许多师生来聆听
而教育是儒家的第四大优势。姚教授说:“自古中国有教育无教化,但从儒家兴起后,私学发展,有教无类,而诸子百家却很少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记载。墨家因其内部严格的等级控制更像是一个新兴的宗教团体。”
而且,儒家的教育目标是养成士君子,由文化到社会最后入政治,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形成秩序和积累文明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最终儒家得以成为王官学。
最后则是儒家在坚守信仰的同时学会了创新。虽然经历了焚书坑儒的惨烈,但鲁壁藏书彰显了儒家人不放弃的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陆贾、叔孙通、贾谊和董仲舒等人的融会改造发展,使儒术最终成为了中国思想政治史上独一无二的领跑者。

姚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讲座结束后,在场同学积极向姚教授提问,姚教授一一给予回答。来自大四计算机的冯旭东同学谈到感受时说:“这个讲座帮我回想起了高中所讲的知识,同时也从姚教授的讲解中对儒家文化有了了新的理解。”
文:翟健博(四维传播社 大二国际新闻)
图:杜莎莎(四维传播社 大一国际新闻)
编辑: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