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浸大对UIC进行第五次院校评估

发布日期: 2014-04-02 打印

香港浸会大学派出的专责小组于3月27日至28日来到UIC进行第五次院校评估。在本次评估中,UIC新校园建设规划、教学质量保证、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以及提高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均成为关注的重点。评估结果将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反馈给UIC。

HKBU IR 1

浸大专责小组与UIC教职员合影,前排中为陆大章教授

浸大专责小组由14人组成,以副校长(学术)陆大章教授为主席,成员包括副校长(研究及拓展)黄伟国教授、协理副校长汤涛教授、教务长苏国生博士,以及相关学院、学系及教学部门负责人。位于台湾高雄的中山大学副校长(学术)刘孟奇教授作为小组特邀成员亦到访UIC。随行的还有浸大教务处四位职员。

UIC另一所母校――北京师范大学也派出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李奇教授和国内合作办公室区域合作促进中心主任陈昱宇作为观察员,首度参与院校评估。

HKBU IR 2

UIC顾委会代表和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十多场会见120多人

此次院校评估,规模比过往几次都大,无论广度及深度都有所加强。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专责小组召开了十多场座谈会,日程安排非常紧凑。他们首先会见UIC管理层,听取吴清辉校长及新校园发展处左新民处长就学校未来发展路向、加强服务珠海,以及新校园总体设计方案和建设规划等所作的介绍。

其后,小组以全体或分组的方式,先后与学部专业课程主任、教学中心主任、教师代表、行政部门主管、行政职员代表、在校生及毕业生代表、学部顾问委员会成员及企业代表等举行14场座谈,参加者超过120人。

HKBU IR 3

浸大专责小组与学部教师代表座谈

会见毕业生、学部顾委会成员和企业代表,是此次评估新增的环节,有助专责小组对UIC的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三个学部的顾委会成员雷添良、黄仲翘、吴水丽,以及多位企业代表、毕业生代表专程从香港和内地多个城市前来参与。

28日下午,连续五次参与院校评估的陆大章教授,在专责小组与UIC管理层参加的总结会议上,对此次院校评估表示满意。他特别提及对学生和毕业生的表现留下深刻印象。

HKBU IR 7

浸大专责小组与教学支持部门代表座谈

浸大专责小组成员来访之前,已详细查阅UIC提交的自我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学校两年来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今后应予改进的地方。自我评估报告草案于去年底完成后,随即发给全体教师征求意见,并在各学部会议上详细讨论。经反复增订后,报告定稿于今年1月20日由教务议会通过,正式提交给浸大。

结合此次来访,专责小组将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反馈给UIC,指出值得赞扬及赞同之处,并就UIC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随后,UIC将作出回应,参考有关建议进行自我完善。

HKBU IR 4

HKBU IR 8

浸大专责小组与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

据了解,负责就香港高等教育的经费拨款安排及策略性发展,向特区政府提供意见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简称UGC),其属下的质素保证局将对包括浸大在内的香港八间公立大学进行第二轮质素核证。届时,UGC或会就浸大颁授的境外学位课程,派出小组前来UIC考察。

2008年12月,UGC曾派出小组到访UIC,随后在2009年9月发表的《香港浸会大学质素核证报告》中,对UIC的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给予正面评价。

HKBU IR 6

浸大专责小组与UIC教职员合影

院校评估是教学质量保证重要一环

UIC是首所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创办的大学,毕业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为保证教学质量,UIC引进浸大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严谨的质量保证制度,其中由浸大定期对UIC进行院校评估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院校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评估,初期约一年半一次,先后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2010年5月和2011年12月进行,随着UIC发展日趋成成熟,由上次评估起改为约两年一次进行。

 

相关新闻:学生展现才华 与浸大评估小组互动交流

 

文:陈晓虹

图:余媛滢 谢子薇 何锭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