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罗德恪教授在讲述翻译的延展性

发布日期: 2013-05-01 打印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罗德恪(Douglas Robinson)教授于4月19日UIC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高桌晚宴上,以“The Somatics of Translation”(翻译的延展性)为题,给师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

罗德恪是国际知名学者,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一系列的学术范畴。他新近的研究主要分析孟子和亚里斯多德的言论中所表达的深层生态。此外,“批判性理论”亦是他的擅长,他的一套“身体学”和“施为学”的传播理论更为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带来崭新的研究方向。

他在演讲中说到,对于词语,我们是有相应感受的,我们的感觉会带领我们使用一些认为对的词语;语言也会带来情绪,比如错误的语法、外来词语及其他方言都可能引发人们的焦虑。他认为,翻译的一致性只是感觉上的一致性,一个翻译者经常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他还提及,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在翻译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20130419-GZ-03罗德恪教授在高桌晚宴上演讲

在演讲后,同学们积极地向罗德恪提问,大部分问题都涉及翻译诗歌等作品时,如何能够非常精确地翻译出原作者的感受和语言。他表示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需要尽量地接近。

20130419-GZ-04

现场同学提问

20130419-GZ-06宋美璍教授向罗德恪教授赠送纪念品

罗德恪曾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服务逾二十年,先后出任学术和行政等多个职位。他于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取得其英文学士、硕士和英文教师执业资格学位,及后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修毕另一个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他于2012年9月1日履新为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在加入浸大前为岭南大学英文系讲座教授和系主任。

协理副校长陈孟贤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等出席了此次高桌晚宴。

 

文:罗苑雯
图:董晗笑、余媛滢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