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暑假,UIC的8名学生凭着对骑行的满腔热情和喜爱,参加了UIC海南生态骑行暑期项目。骑行队伍于7月2日从海南省海口市出发,路过文昌、琼海、万宁、陵水抵达三亚市。全程骑行近400公里,共11天。
这是UIC首次举办骑行类的暑期项目,活动由全人教育体验拓展中心(EDP)组织举办。这次成功的尝试为我们体验式学习的丰富和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在这充满挑战的11天里,队员们在一起历经酷暑与雨水,走过国道和泥路,也品尝椰果和海鲜,当然还有海南岛美丽的热带风景。总结这次骑行的过程,我们发现了3个关键词:爬坡、爆胎和雨。
爬坡:
“今天的终极挑战终于摆在了我们面前——近九十度的连环发卡弯。男生们看到这个弯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开足了马力就往上冲。一路过去都是上坡下坡,经过的村镇有的叫“长坡村”,有的是“大坡村”,还有“坡头村”或者“中央坡”之类的地方,看到名字都腿软。”一位女队员说。
“下这个坡极陡极危险,领骑还特地科普了如何正确骑行下坡。下坡的快感估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风不住地往衣服里灌,全身像失去控制一般要散架了,一生能爽得几次啊!”队员们兴奋地说。
另一位女生说:“在骑行的路上,不仅有我们的汗水,也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在爬坡的时候,大家唱歌,给队友加油鼓劲,即使落在了队伍的后面,也会有搭档一直在身边鼓励。我们在海南洒下我们的汗水,也留下我们的欢笑。一路上我们学会了怎么关心别人,怎么负起自己的责任,怎么依靠自己。”
爆胎:
骑行路上,我们在第一天就遇到了两次爆胎,一次是后勤保障车刚开始就遇到漏气。然后是尾段一名队友的车爆胎了,带队老师给队员们示范了补胎方法。
骑行最后一天,大家的状态很好,骑行较为顺利。我们为了检验队伍领骑和收尾两名重要队员的责任心,故意落下一名队友,并制造失踪队员爆胎的困难。领骑发现后,立刻调转车头寻找到失踪队员,随后让大家动手补胎:“我们几个七手八脚地开始人生中第一次亲自补胎,他居然在不到两厘米的地方破了三个洞……花了一个小时才补好。”
接近三亚的时候又遇到一次夜间爆胎:“这是今天第二次修胎了,而且是在晚上十点啊!花了半小时修好车。”另一位男生说:“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相扶持,我们还是顺利地把任务完成了。经过磨砺,心智变得更加坚强。”
雨:
7月正是海南雨季。我们很幸运,在台风过境后开始骑行,直到第四天才与海南的雨美丽相遇。
大家一人一件雨衣,便开始了雨中的骑行。雨中的骑行倒是特别凉快,只是肥大的雨衣显得有点笨拙。经过几天的锻炼和磨合,在雨中大家不紧不慢地往前骑行,遇到障碍和情况,仍然会将手伸到雨中,给后面的队友做手势提醒。
雨水也非常懂情,当我们到了热带雨林公园参观时,雨水停了,反而给行程带来了一丝清凉。“陵水到三亚,一路来的国道正在修路,全是烂泥路。有一段土路被雨水搅得泥泞不堪,一些严重的路段甚至无法让自行车前行。但是大家仍然坚持努力,一起度过了难关。”
“最后我们终于骑行抵达三亚,在三亚的每一天都是难忘的,这是经历艰难汗水抵达的地方,是我们需要好好庆祝和玩耍的地方。”行程最后,我们去攀登了中国极为珍稀的原始热带雨林——吊罗山,“老天就这么一声不吭的开始下大暴雨了!所谓“上坡容易下坡难”,腿软到已经不受己控,每过一个转弯,我们就希望拐过去就是出口。不过路上发现了吊罗山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什么大螃蟹小蛇粗蜈蚣全都跑出来了……也是不错的一种体验。”队员们表示。
回首整个骑行过程,阵阵海风带走了烈日的酷暑,却带不走我们期间难忘的回忆——队伍中两位女孩,她们从落下队伍到一直紧跟队伍,再到领骑整个队伍,其勇气和坚持让男生们啧啧称奇!其中一女生说:“原本以为领骑很简单,其实领骑要顾及到后面的队友有没有跟上,还有注意前方的路况并且及时地反馈给后面的队友。领骑也让我们体会到责任感。”
“对于业余的骑行选手,此次海南骑行暑期项目——每一天都要咬着牙坚持着。累了,我们就躺在绿地上,枕着头盔,望着蓝得不真实的天。”
海南,今年暑假,最美好的记忆。
编辑:新闻公关处
(来源:全人教育体验拓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