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香港学生家长茶话会于12月7日下午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50多名家长和毕业生参加了这项一年一度的活动。校长吴清辉教授在介绍学校最新发展时,提到珠海市政府将为UIC提供三百亩土地兴建新校园,并展示了构思中的新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图,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吴校长表示,UIC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举办茶话会的目的是使香港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听取他们的问题和建议,同时建立一个网络,让家长们互相交换意见。
他在发言中介绍了UIC今年在广东省实施的招生改革,以及落实与珠海市政府和橫琴新区所签合作协议的情况。他指出,在广东省全面实施在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以“六三一”的模式招收约四成新生,是建校以来的一项重大发展。UIC的经验对内地探索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庆幸的是,在家长们及同学们的支持下,UIC今年走出的这一步取得圆满成功。

吴校长带来构思中的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图与在座家长分享
UIC从2005年建校至今,从香港共招收了352位学生。2009年首届毕业生有27位香港同学,2010年有34人,2011年有53人,2012年有57人,今年有28人。目前全校学生约4,700人,香港学生共153人,占总数的3.3%。
吴校长表示,UIC香港学生所占的比例应该进一步提高,希望有更多香港学生来珠海接受优质教育,并与内地学生一起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他鼓励香港学生家长和毕业生对UIC多作推介。

香港学生家长及毕业生与老师合影

家长茶话会现场其乐融融
茶话会由UIC香港办事处主任张卫红主持。参加者之中有几位是首届毕业生的家长,虽然他们的子女已离校多年,但依然关心着UIC的发展。其中,钟燕芳女士就是2009年第一届毕业生李浩鑫和2013年第五届毕业生的母亲。
在茶话会上,钟燕芳和201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夏帼羚的父亲夏展鹏先生作为家长发表感言(钟燕芳发言内容见另稿)。
夏展鹏表示,在女儿读中学的时候,他就觉得她需要学好两文三语,普通话对未来的事业发展很重要。他也看到UIC是一间新大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让孩子和学校共同成长。

夏展鹏分享孩子在UIC获得的进步
夏展鹏表示,孩子在UIC毕业后於香港浸会大学读研,这些年不断取得进步。“我和孩子强调三点:学会知识,学会自我成长,以及人脉的构建。通过在UIC的四年,女儿发生了不少改变,从被动到主动。”他和家长分享他的心得说:“如果孩子有问题,做一个聆听者比亲自替他解决问题对孩子的发展是更好,要学会放手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大一市场管理专业学生莊翘瑛的母亲表示,在内地读书,首先给孩子建构了一个网络,视野更开阔,可以认识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彼此想法、意见会有不同,但对于孩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香港学生在内地读书,前景也许比那些只在香港读书的学生更加有优势和竞争力。

莊翘瑛的母亲认为孩子在内地读书也许比在香港读书的学生更具优势
大四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学生莊宜的母亲也说,孩子在UIC读书,接触面更加广,这是香港其他大学不能提供的优势。香港学生将来也要放眼内地,早点建构自己的社会网络,是一件好事。
茶话会上,几位毕业生也分享了在UIC学习的感悟。2011届财务专业毕业生萧永文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很感谢UIC的教授们不仅传授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也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在UIC最大的得着是普通话,现在香港很多行业需要懂普通话。我认为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知识之余,训练学习能力,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他目前在香港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

2011届毕业生萧永文分享学习经历
2012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慕容建昌说,“学校投放了很多资源给学生自己发展,我们在大三时做FYP(毕业设计)实验,指导老师潘玉琼博士提醒我们,那个实验从未有人做过,于是鼓励我们申请专利。假如在香港香港院校读书,未必有这个机会,这使我对UIC更有归属感。”他已完成浸大的研究生课程,准备继续读博士。

2012届毕业生慕容建昌谈起指导老师鼓励申请专利的往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理工科技学部院长钟森文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学部教学和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情况,四维教育协调办公室署理处长林美玉亦介绍了学校開展学生职业发展、校友和家长工作的进展。
多位教职员也到场与家长及毕业生交流。他们包括图书馆馆长鄂鹤年,理工科技学部院副院长、副教务长及资讯科技处总监侯远坦博士,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何义炜博士,综合服务办事处处长杨少华,新闻公关处处长齐禧庆等。

钟森文教授称赞UIC港生素质不错

宋美璍教授认为UIC的国际化定位有利于学生升学和就业

林美玉表示,UIC学生在就业方面有竞争力
文:陈琪婕(四维传播社 大三国际新闻)
图:丘文箐(四维传播社 大三国际新闻)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
相关链接:港生家长:UIC给了我很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