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创行举办办公软件商务实用入门公开课

发布日期: 2013-11-12 打印

现在,PPT已经逐渐成为同学们在学习、求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戴尔公益项目组与UIC创行(Enactus)合作,于11月4日晚在UIC举办题为“办公软件商务实用入门之PPT”的职业发展公开课。主讲嘉宾是来自MOS(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微软办公专家)的中国讲师赫亮老师。

20131104-DE-02

MOS中国讲师赫亮来UIC为同学们开展讲座

一开场,赫老师便为同学们强调了PPT的重要性,他表示,PPT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职场内外。“主要的应用方式,如投标答辩、员工活动、行业展会、年度规划以及个人简历。”赫老师说:“大家一般认为个人简历是用word来做的,其实PPT可以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赫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个用PPT做成的简历,并表示这个简历让他眼前一亮,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131104-DE-01

赫亮老师详解PPT制作要点

风格,则是赫老师强调的另一个重点。他说:“PPT不能一上来就做,还要考虑它的具体用途。”赫老师为大家总结了最主要的四种用途,即自动播放、公开演讲、页面阅读和阅读加演讲。“比方说自动播放这种,就有三条原则,自动,循环和鲜艳吸引人的色彩。”而页面阅读,色彩则要淡。

20131104-DE-03

讲座内容丰富实用,同学们认真做笔记

赫老师也为大家详细剖析了观众在看PPT时产生的三大沟通障碍——“没兴趣、没看懂、没印象”来阐释“结构性思考,形象化表达”这一PPT制作的黄金法则。

没兴趣指的就是死板,让观众看了第一张就不想看第二张,针对这一问题,赫老师认为,大脑偏爱图像,应该努力让PPT的内容视觉化,产生图像冲击力,来迎合观众对视觉思维的偏爱,比如在PPT的图像排版中采用比较夸张的方式,使图像突出,吸引眼球。

而没看懂,则是指使用的模型,图表,公式和定义过多,有一种在卖弄学问的感觉,但其实这样观众反而如坠云里。简洁,让人一目了然,是赫老师开出的良药。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制作过程中减少公式等的使用,多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而且不要过长。

没印象,指的是PPT的结构散乱,思维混乱,在观众脑中只能形成零散的碎片,讲完结尾,已忘记开头。“大脑偏爱结构,”赫老师说道:“努力以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你的故事,使之结构化,从而在观众的脑中形成完整的脉络。这需要在PPT的制作中合理地使用小标题和阶段性的总结,不要让观众迷失方向。”

而在实际制作PPT的过程中,赫老师也总结了六句十二字真言,即对齐,聚拢,降噪,重复,留白和对比。

20131104-DE-04

现场同学向赫亮老师提问

PPT作为MOS的重要工具,和Word和Excel三者是不分家的,所以赫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活用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比如使用Excel制作PPT的图表等。

课程结束后,创行的同学又为大家预报了另外两场职业发展讲座的时间,简历写作讲座将于11月18日举办,而面试技巧讲座则于11月26日举办。 

文:翟健博
图:张艺果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