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毕业典礼专题】荣誉院士欧阳自远院士赞辞

发布日期: 2016-06-26 打印

欧阳自远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客座教授,天津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和南昌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1964-1978年,欧阳自远院士接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选场、爆炸过程模拟、防止地下水污染与综合地质效应研究;承担中国地下核试验场和试验前后的地质综合研究;提出了地下核试验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确立了中国第一个地下核试验场,两次爆后均验证成功,为我国地下核试验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1973年他出版了《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演化》专著。

近35年来,欧阳自远院士主要从事中国月球探测与太阳系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中国太阳系探测的科学问题与科学目标,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现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被誉为“嫦娥之父”。

欧阳院士长期从事陨石学、月球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60年,是伟大的开拓者。从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研究拓展到比较行星学研究,他认为必须“跳出”地球去研究地球,以地球为基础,比较研究地球与太阳系各个行星的“共性”与各自的“特性”,才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里深刻理解地球、行星和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他的专著《天体化学》开创了我国天体化学领域,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欧阳自远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50余篇、专著16部,主编著作20部。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与重大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2014年11月,为弘扬欧阳自远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

欧阳自远院士的科学研究生涯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进步的前景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潜力,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主席阁下,鉴于欧阳自远院士在陨石学、月球科学、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以及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卓越成就,谨此恭请主席阁下授予欧阳自远荣誉院士荣衔。

最后更新:2022-09-02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