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11.07.11[羊城晚报]---对西方教育误解多 送子女留学盲目多

发布日期: 2011-08-09 打印

 

_54346346.jpg

美国高校看起来宽进,但退学率和不合格率始终占有一定比例,进大学并不一定可以完成学业

《中美对话:国际化教育发展与接轨》论坛连续两个周末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开坛论道。

据了解,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5.54万人,增幅超过20%。从1978年到2010年底,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国外教育是否真正优越于国内教育?中外学子有质的差异?上周末,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教育工作者。

Vaughan Kelley是英国商业经济学学士和管理硕士,具有18年国际教育从业经验,其中11年是在中国和英国的学校从事管理工作。他认为,中国学生和国外学生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差异,相反中国学生考试能力非常强,外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比较注重团队精神、独立精神的培养。

大三学生熊彦菱通过学校"暑期美国实习计划"于今年5月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带薪实习。她告诉记者,她身边的美国朋友经常会问她,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什么都往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跑?熊彦菱的美国朋友反而希望到中国来学习。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前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少棠最近一个月走访国外大学,探求中外教育的差异。郭少棠说,国外教育的魅力在于注重差异化教育,能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示,而中国则偏重于应试教育。郭少棠说:"中国的家长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应试培训上,忽视了学生在个人能力以及社会阅历方面的短板,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而如何补足中国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将是今后教育的重中之重" 。不少学生认为到了国外能更为地道地学习英语。英语专业学生周丹虹告诉记者,国内外语教学往往重视语法,而忽视语言的应用。周丹虹说:"中国的英语老师之所以教得好,主要是因为语法教得好嘛"。但是富布莱特学者Nellie Chu却不敢苟同,她6岁移民美国,她说,在美国学习英语和在中国学习英语一样,要一直学习语法结构。罗先生在珠海聘了一位美国老师教口语,以为只是大家聊聊天,都说美国人最不在乎语法。没想到美国老师同样教语法、词根,甚至详细地讲解那些词根是来自希腊语,还是法语,原意是什么。她对语法的认真一点不比中国老师逊色。 Vaughan Kelley说,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有不足,学生的理论知识往往不够扎实。罗小姐在美国实习一年,她笑说,一些美国朋友的美语功底实在不咋的,语法还要她这个中国人来纠正。

记者调查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中国学生都适合出国留学。一些学生对自己出国的目的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些甚至出于攀比心态。周丹虹告诉记者,她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希望到国外学习,有些人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也有些人追赶潮流,也有很多都是为了父母的心愿去的,只是为了满足一下父母。Vaughan Kelley说,现在到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出现年轻化趋势,判断一个学生是否适合留学不取决于年龄,关键是学生是否足够成熟,能否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在中国学习,老师会一步一步指导你怎么做,但是到了国外就需要自己独立思考。"Nellie Chu博士说,与国内大学系统不同的是,美国的高校看起来宽进,但退学率和不合格率始终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进入大学不代表一定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由于中美两国的初等教育教学目标、知识观、学习环境与教育模式之间长期存在着差异,这使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就读时常常无法适应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在一个大学预科班开放日上,记者随机询问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是否知道美国ACT和SAT两个系统,学生多数回答不清楚。然而这两个系统便是美国本土大学升学考试系统,与留美学生的升学紧密相关。(吴国颂)

媒体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dfb/html/2011-07/11/content_1157575.htm

 

最后更新:2020-09-24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