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11.01.09[珠海特区报]---三分钟影展 珠海大学生梦再续

发布日期: 2011-01-12 打印

珠海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两个厦门籍贯的大学生黄蕉风和张晋钦在珠海读书四年,编织了一个草根电影梦(本报2009年7月19日曾报道)。怀抱着这个"梦",黄张领导下的珠海UIC学院"HT团队"发起的全国首个三分钟短片影展"珠海大学生三分钟影像展"(下简称"三分钟影像展")横空出世了。2009年第一届,2010年第二届,2011年元旦刚过,第三届珠海大学生三分钟影像展正式启动筹备。黄蕉风和张晋钦的梦依旧,在大学毕业的当年,两人又走在追逐电影梦的路上。

昨天

3分钟,你能做成什么?

发一则微博?发一条短信?或者在MP3里听完一首歌?

 "不,你能看完一部电影!"这是黄蕉风和张晋钦的回答。这回答是他们在听完老师讲课之后才知道的。

2002年,以"时间"为主题,由全世界15名大师级导演分别拍摄、每部片长不超过10分钟的短片,串联成一部探讨生死、梦想与爱情的影片,成为当年嘎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十分钟年华老去》。2007年,35名国际名导演以"电影院"为题拍摄了一系列短片,为60华诞的嘎纳电影节献礼,这些短片时长3分钟!

 就是在对这种大师级的电影理念的拜膜中,黄张领导下的珠海UIC学院"HT团队"发起了珠海首届大学生三分钟主题短片影展。同样是以"电影院"为主题,他们开始面向全国大学生征集作品。2009年夏天到来的时候,他们办成了号称"全国首个"的"珠海大学生三分钟影像展",而且在次年仲夏时节,第二届"三分钟影像展"也办成了。到2011年,他们宣布:"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将在夏天到来。"

要续"梦"谈何容易?

从萌发举办"三分钟影像展"的想法那一刻开始,黄蕉风他们就坚持"草根"定位,提倡"电影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可为影像艺术家",上至比较高端的电影人,下至摆摊的小贩,不管有没有经验,都有权利当一回导演。然而,这个"梦"要延续下去,黄蕉风他们无法逃避地面临着"钱"的问题。黄蕉风知道,虽然"三分钟影像展"的定位是公益影展,但是不代表要亏钱、赔钱,其收益至少要能抵偿影展策展的开支,否则必然后继乏力,甚至最终消亡。

 黄蕉风对文化周刊记者谈到了他的思考:"三分钟影像展"作为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大学生自主运作的跨校际跨省界公益影展,在缺乏商业赞助及政策扶植的情况下如何生长发育呢?

梦依旧,如何续?

今天

要续"梦",要"突围"!

"是生存下去,还是最终消亡,这是个‘钱'的问题吗?"

虽然黄蕉风他们不太愿意承认这种设问,但对于 "钱"这个问题,黄蕉风在深入总结了团队的策展经验后,提出一个"自助餐式"的策展概念。他解释说,这是一个"自助餐式"的艺术品运营结合市民运动的模式。在黄蕉风看来, 颇受消费者欢迎的 "自助餐"餐饮是个好东西,其优势在于:同样的价钱它给你提供多样的品种,同样的品种它给予优惠的价格,同样的食品它包装成高档卫生的菜肴,同样的消费行为它给你自主的选择权。

所以,面对"三分钟影像展"的未来,黄蕉风认为完全可以把这种概念用上:自助餐式的"三分钟影像展"活动容易吸引各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参与进来。即使展览过程中附带销售的饮料、啤酒、小食、纪念品等,也因为受众体的庞大和人流的众多变得非常好卖。因此,艺术品的观众认为自己其实参与了整个展览和艺术机构的运营,内心的艺术认同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外化,加上民主的、自主的、自助式、开放式的展览让其得到最大的尊重,自然也不会计较几个小钱,展览所耗费的水电、播放影片所磨损的机器,整个场馆的维护费用,就有可能依靠展览的附加值而得到收支平衡。

 "所以,‘三分钟影像展'在门票免费、酒水免费(在50名限额内)的情况下,我们依靠不断更新的人群所带来的其他收益,实现了总体收支平衡,而且提高了知名度、扩大受众体,在览后续环节(相当于售后服务)完成自给自足的平衡。"黄蕉风这样说。事实上,在"三分钟影像展"在全国各地的影视院校、艺术院校、当代艺术馆或者咖啡厅、酒吧进行巡展时,黄蕉风和团队的同学就已经开始试验"自助餐式"理论的可行性,当时他们提出了"1块钱公益影展"的概念,即以类似募捐的方式向观众筹集资金,以1块钱为限,用以支持和鼓励作品的原创性以及实现作品参赛者的收益。试验效果?黄蕉风说:"这活计有希望!"

有希望就继续试!在2010年最后那1个多月时间里,黄蕉风、张晋钦以及被他们称为"接棒者"的邓杨浩嘉,已经走访了许多珠海的企业。黄蕉风说,他们要找到继续做"梦"的"稻草"赞助。文化周刊记者注意到,坐在自己跟前的这三个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团队,手里拿着的除了"梦",就只有新一届"三分钟影像展"的策划案这是他们拉赞助的全部资本。每到一处,三个学生都会告诉那些"大人们",他们有共同的电影理念:"影像自由",他们要颠覆"电影是烧钱"的"潜规则"。他们甚至相信,通过某种形式的活动的持续举办,能改变人们视拍电影为"遥不可及"的观念。

张晋钦曾是珠海大学生原创影像联盟的主席,这个一向以社会活动能力强而自居的大四学生,带着"跟班学习"的邓杨浩嘉,跑了1个多月。张晋钦掰着指头对文化周刊记者说,跑过几家通信业的老大企业,跑过做手机的明星企业,甚至斗胆去找过房地产公司,"他们都说我们前景广阔,但是又说投入市场仍需谨慎。"

看来还不能太乐观。然而,无论"大人们"是怎么评估"三分钟影像展"的,在第三届开始筹备时,黄蕉风和张晋钦他们都琢磨着,要用"自助餐式"的理念来实现"三分钟影像展"的突围。这也许就是他们目前找到的续"梦"的理论支撑。

明天

 "当短片遇到3G,那是太美妙了!"

2010年,使用3G手机的热潮席卷全国。崇尚"器材不是电影的决定因素,手机也能拍电影"的黄蕉风,在经常使用手机拍片时,冷不丁发现,在3G手机已经十分普及的今天,短片有了独特的天地。

黄蕉风观察到,国内的视频网站越来越多,它们需要的片源自然会日益增加,"特别是一些原创的视频短片更是炙手可热。"事实上,像优酷、土豆网这样国内的一线视频网站每天的浏览量数以千万计,而这很多都是依靠优秀的原创视频支撑起来的。黄蕉风敏锐地意识到,这些视频网站对原创视频短片的需求,正好对"三分钟影像展"的短片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他告诉文化周刊记者,"三分钟影像展"与优酷网已经开始合作了。"三分钟影像展组委会与优酷网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平台,由优酷网为影展方面开设VIP通道和专栏,参加‘三分钟影像展'的最优秀的视频短片拥有优先置顶该网站的特权。"

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一来"三分钟影像展"的参展原创短片作品为优酷网赚足了人气,二来有更多的人关注"三分钟影像展"作者的作品,为影展组委会同时也为短片作者实现了收益。与优酷网的这次合作,让黄蕉风和队友们尝到了"双赢"的美妙感觉:在合作的几个月里,先后有多家猎头公司以及文化公司通过优酷网联系到"三分钟影像展"的作者进行合作!

"我预言短片和手机视频的合作将会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三分钟影像展"和优酷网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双方都不敢轻易投入市场,但这种尝试毕竟让黄蕉风、张晋钦等人都看到了"三分钟影像展"续梦的另一条路径。于是,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的主题被定为:"通过将短片与便携媒体播放设备的结合,使得大学生电影有新的思路。"

16756788538.jpg

邓杨浩嘉,UIC在校大学生。在黄蕉风和张晋钦今年7月毕业后,这个19岁的男生将接过策展的任务,把"三分钟影像展"继续办下去。对于新的主题,邓杨浩嘉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希望能使三分钟的短片可以更加切实地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 邓杨浩嘉认为,城市生活的节奏与繁杂,使得长片电影越来越显奢侈,而在一天的繁忙之后,"事实上,在回家的路途之上,简短的电影更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影像要求。"邓杨浩嘉还告诉文化周刊记者,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会更侧重于展示手机、MP4、随身电视等便携播放器播放的影片。他的目标是,随着3G时代的来临与硬件技术的提高,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争取能率先提出对于此类影片的评价标准与关于此类影片走向市场的完整构思。

"我希望能在珠海展示出新兴电影人与新兴媒介的结合。"邓杨浩嘉说,他和黄蕉风、张晋钦都怀揣着同一个"梦""三分钟影像梦"。

寻"梦"路,还很长......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陈素璧

本版tupian:本报记者 钟 凡(除署名外)

网站链接:http://search.zhnews.net/tqb/text.php?ud_key=1042&ud_date=2011-01-09  

 

最后更新:2020-09-24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