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10年8月7日[光明网]-到中国最本质的地方去做最本质的根”

发布日期: 2010-08-11 打印
光明网珠海8月7日电(记者杨连成)"冷冷清清的村庄里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田野里三三两两、无精打采的老农动辄将成瓶的杀虫农药倒进水稻田、蔬菜地里。乡间里常见整条河流上漂浮着毒死、电死的鱼虾,大量掠夺式、粗放式、甚至带有报复心态种养出来的有毒有害产品涌入了城镇市民的餐桌,造成城市医院里人满为患,而心知肚明的农民伯伯婶婶、爷爷奶奶们却决不敢吃上一口!"8月6日下午,前来参加首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业决赛的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刘丹及其"鄱阳湖(南昌)低碳农业示范园"创业团队的王光远、张聪、殷灿、路阔等同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今天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村里,农业的畸形异化和农民的后继乏人已经严重影响到城乡关系、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他们倡议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作为农民子弟的大学生和农学院校的大学生们,在寻找就业门路和确立人生理想的时候,应该更多地把成才和创业的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立志"到中国最本质的地方去做最本质的根!"

家在广西梧州农村的刘丹同学心情沉重地回忆说,他这几年每次放假回家心里都没法平静,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把留给自己吃的和用作销售的农田菜地严格分开、区别对待?由于缺乏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技能、懂管理而又了解信息的一代知识农民,那些年老体弱、勉强耕种的农民有意无意地给城里人食物里"下药"便顺理成章;为什么青壮年农民都一窝蜂地进城打工?因为与进城打工相比,农业劳动效益低。农业越是不挣钱,年轻一些的村民就越是要逃离农村和农业。农业越是缺乏投入,效率就越低,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久前,刘丹等几位志在农村创业的同学回到村里进行土壤改良和生物多样性试验,一位86岁老爷爷问他们这群"学生农民":为什么农民的后代不务农了,反倒你们这些城里的大学生甘愿当起农民来了?这个世道真的变了?

刘丹同学对记者说,他和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要以在农村创业成功的实际行动回答家乡老人的疑问,同时也要告诉更多的"90后"大学生:农村创业天高地广,前途无量;去农村创办社会企业,放飞青春的梦想,一定会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丰厚的经济回报!记者了解到,他们用2万元起步的低碳农场项目不仅在农作物品种筛选、土壤有机化改良和种植环节的碳排放控制上取得了突破,而且正在城市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商之间建立起互信互通的低碳安全产品直销网络。刘丹同学满怀信心的说,不出五年,他们低碳农场生产的有机大米、低碳面包和无公害蔬菜将成为南昌及周边城市农贸市场的一匹黑马,他们的农业产业化创新理念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引导传统农业向规模化和低碳化转型,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最后更新:2020-09-24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