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19日,中国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聚会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联合国际学院),以"百年中国教育历程: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展开对话和讨论。
联合国际学院是港陆合作办学的开拓者,是"创新国际教育,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特区"。建校以来,既引进国内高等教育所没有的国外教学体制与教学方式,又特别注重将中国当下国情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开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首创四维教育模式,开拓国情国学教育,迈出了教育改革的坚定步伐。联合国际学院的历史使命是要为国家开拓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必须配合内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吸纳世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教育改革实践经验,承担创新教育理念的责任。在庆祝创校五周年之际,我们广聚教育界专家学者于一堂,回顾中国教育百年历程,共商未来教育大计,经过深入研讨,达成多项共识,兹宣言如下:
我们认为:历经百年风雨,中国教育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在新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无论是缺乏世界性的眼界,还是缺乏民族文化的熏陶,都是难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而以我们百年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在近代西风东渐的影响之下,教育体系完成了从旧学到新学的巨大转变,但在新学发展的过程中屡经波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与国际接轨、建设教育和人才强国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上仍显得较为滞后。另一方面,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主要引自西方模式,是在完全推翻旧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由此更换了新鲜血液,使中国教育焕发了生机,但却也切断了传统文化的根脉,我们几千年教育文化中的思想精粹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正是阻碍当今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源。
基于此,我们认为,推行以文化为根、生命为本的文化生命教育是突破目前教改困境,开创中华教育新天地的根本。
我们倡导:教育应以生命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训练技能、灌输知识,而是让生命焕发光彩。教育的勃勃生机就是生命的源源动力,我们应该让教育深入生命的各个层面;再将各种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全人教育、四维教育、性情教育、心灵教育、挫折教育、审美教育、爱心教育、自然教育等统合一体,和而不同地形成有机的教育体系,踏踏实实地付诸于生命的整体,从而塑造和谐、关爱、感恩并奉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确立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人类、自然以及心灵深处精神世界的浑然圆融,彻底展现教育真正的生机与活力。
纵观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尽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新旧学转型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决绝态度,使我们在抛弃糟粕的同时也流失了精粹,个体生命的文化和精神结构正是其中之一。在商业欲望和工具理性极端膨胀的当今社会,人往往沦为现实功利的奴隶,难以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在一点点迷失,生活问题、心灵问题、社会问题、生态危机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甚至频繁发生丧失基本人性和道德底线的血腥暴力事件。
"天地之大德曰生"。我们所尊崇的"生命",一是指人作为天地之灵秀,所展现的真善美的生命化育,二是指"生生之谓易"的精进创新的精神。我们所倡导的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不仅是要认识、尊重和欣赏自然生命,更要拓展、丰富和提升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教育应以文化为根。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决定着生命的态度与生命的厚度。因此,教育在承担滋育生命之责时,如果脱离文化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焕发生命的灵性与光彩。
在百年教育的历程中,全面否定传统的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大革命所造就的文化沙漠、全盘西化的文化错位曾经使多少人的生命陷于迷惘,这不能不令我们深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碰撞的时代,东西方从维护自身传统利益或传统习惯出发,仍然有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坚持"西方中心论"或"东方中心论",返本寻根、固守本土文化的民族主义和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也相当盛行。因此,如何选择教育的文化立场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倡导在中华教育发展中以文化为根,并不是以守旧为目的,而是指中国人必须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找我们生命的源头活水;与此同时,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我们也必须提出新的观念来应对现实世界的新局,我们需要在世人所共同承认的"普世价值"中寻找我们大学教育的目标,以及走向这个目标的途径。朱子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生命教育的文化源头,恰应体现海纳百川的包容与汇通。冲突、融合、和谐,然后创生新事物应是我们文化选择的要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尊重差异、广采博纳、求同存异、贯通中西,从而合成培育人才的新鲜文化土壤。唯其如此,得其滋育之生命个体才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达成生命的完满实现。
我们期待:文化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可以将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融为一体,帮助人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实现终极关怀的教育模式。通过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促进人自身的和合存在,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教育应以文化为根、生命为本,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育结构。只有全面发展的自由生命才能继承和创造灿烂的文化;也只有在深厚广博的文化滋养中,生命才有真正的源头活水。倡导文化生命教育是我们面向历史与未来的慎重选择!
教育创新,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百年中国教育历程:回顾与展望"研讨会
201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