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25.06.25[新快报]--“双一流”扩招 特色班扩容 新兴专业上新

发布日期: 2025-06-25 打印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多元化录取招生 新增专业和培养计划

2025年,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在广东省仍进行多元化录取招生。考生可以在综合评价批次和本科批次填报该校。其中,在广东省设有三个专业组招生,分别为历史+不限类专业组、物理+不限类专业组和物理+化学类专业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选考科目选择专业组进行填报,综合评价批次只可填报一个专业组。

2025年,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在新闻传播大类里面新开设了游戏设计专业,考生可在被新闻传播大类录取后选择分流到该专业。此外,学校新推出博雅智能学院的培养计划,对2025年秋季入学优秀新生发出邀请并进行选拔进入该学院,采用实验班模式,个性化培养,并面向全球招聘20多名AI与学科融合领域专家,打破专业界限,提供灵活学习选择。

据介绍,学校已正式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同时,该校今年持续推进二期校园建设,当下二期校园的新饭堂和新宿舍已投入使用,新的教学楼和图书馆也在紧密建设当中。未来,学校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打破学科壁垒,发展交叉学科,培养“以通驭专”复合型人才,并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朝着“一流博雅大学”的目标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3个试验班大类招生 学科交叉培养跨界人才

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内地本科生招生面向北京、广东、陕西等21个省(市),采用普通本科提前批次招生模式,完全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其中面向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及江苏六省市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均为普通本科提前批和综合评价并行的“双轨制”招生录取模式。

为了便于考生报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试验班大类招生方式,仅设置3个招生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提供给考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院和专业的机会,而不再受具体专业招生名额限制。考生有更多的空间,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学院和专业。

此外,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人工智能学院同步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开设29个热门本科招生专业,以及54个研究生(硕士、博士)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本科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从不同角度开拓知识面,提升竞争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与160余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修读与香港中文大学“双主修”项目的学生可于港中大(深圳)及港中大两校园各修读一个主修专业,在两校园轮换上课并在大湾区共同实习。2025年,双方继续深化合作,着眼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出崭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及X”双主修课程,为学子们提供更丰富的跨学科学习机会。

2025年起,选择就读哥大3+2直硕项目的学生在港中大(深圳)可选的专业范围将扩大至数据科学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4所学院内共15个本科专业,为更多具有不同学科学习意向的学生提供机会。

对于期望在本校内继续攻读研究生项目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提供高比例直硕推免机会。对于计划在学院内继续升学的学生,各学院学生大三结束时排名在本专业前50%者,均有资格获得本学院内直硕录取;各学院细则略有不同,符合各学院要求的学生只需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无需考试,直接录取。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学院每年有20%的应届毕业生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研究生的资格;所有获得推免资格的同学可同时申请三个研究生项目,并将免去所申请研究生项目的初试环节(如有),直接进入复试。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开设直博班。进入博士阶段的学生均享有丰厚的奖学金,可完全覆盖学费及生活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开设7个招生专业 聚焦人工智能与“AI+”新工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本科招生办公室广东组组长吴海钰介绍,2025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聚焦社会需求,开设7个招生专业,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较往年,学生在专业上有更多选择。

在院校专业组的设置上,吴海钰称,所有学生在大二结束后,可在专业组内按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且每个专业不受人数的限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吴海钰告诉记者,部分本科生入学后,将获得进入科研团队、与教授共同开展实验研究的机会。

据统计,首届学生实践成果显著,约70%的学生在暑期顺利加入教授课题组,部分优秀本科生更深度融入硕博团队,投身创新创业项目。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在粤扩招103人 专业录取规则有不同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全国计划招生686人,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其中广东省招生计划378人,较去年增加103人。

据介绍,2024年,该校省外录取分数平均超各地一本线或特控线59分,英语平均成绩125分;广东录取最低排名提升超一万位,珠三角生源占比达84%。该校毕业生同时获得广以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双学位,学历受中美欧新加坡等主流教育体系认可。

此外,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与机器人、化学这六大理工科专业,选科均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其中,来自广东、上海和河北的考生在物理类特控线上择优录取,无单科成绩要求。其他省份的考生需外语成绩大于或等于105分,若报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则需数学成绩大于或等于100分。

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录取后通过面试即可入选“X+物理”精英培养计划,享专项奖学金支持。该培养计划将开设高阶物理课程,配备一流科研导师,强化物理学基础与科研训练,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此外,在校学生还可申请“X+数学”双学位项目,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55-60学分数学与计算机课程,获以色列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

对于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录取的2025级本科新生,学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德智体美劳等因素,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提供阶梯式新生入学奖助学金。在满足相关学业要求的前提下,该奖助学金最高总额60万元,可覆盖四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经济支持,减轻家庭负担。

除新生入学奖助学金外,该校奖助学金政策多样,实现“奖助勤补”全覆盖。

大湾区大学

首批设置5个普通本科专业

6月19日,教育部正式复函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5个普通本科专业。

大湾区大学以“理工科、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为办学定位,学科布局把握科技前沿以服务国家战略,注重基础与交叉以支撑长远发展,在数理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技、先进工程、生命科学、金融管理等领域先后组建学院。学校以具有显著优势的数理学科为支撑,以具有强交叉特征的物质科学为核心,以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通信、机器人等前沿学科为牵引的学科建设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大湾区大学采用以四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鼓励并协助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以及赴海外交流交换。入学不分专业,二年级起可自由选择专业(首批设置数学、物理、计算机、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器人、材料科学、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业工程等专业),并且支持跨学科辅修。

媒体链接:https://epaper.xkb.com.cn/view/1251318

最后更新:2025-06-30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