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U秀 | BNBU→耶鲁→牛津:钻研的力量

发布日期: 2025-09-17 打印

“真正的钻研,不是为了考试或文凭,而是把某个领域的‘火种’,燃成照亮世界的‘火炬’。”

在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校长陈致教授分享了这样一位校友的故事:他多次深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开展田野调查。

他,就是2023年毕业于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的张启凡。毕业后,他赴耶鲁深造;而今,又将启程牛津攻读博士学位,继续踏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件事”的人生旅程。

张启凡

北师港浸大2023届全球化与发展专业

2025年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毕业

2025年获牛津大学国际发展博士研究生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非洲,对许多人而言或许有些遥远,但在张启凡的世界里,这片大陆承载着他从小建立的情谊。

成长于广州小北路附近,张启凡的日常与非洲面孔相伴。“有时坐趟公交,满满一车人,但车上除了我和司机,其他乘客都是非洲人。” 从幼儿园到高中,他与来自安哥拉、尼日利亚、加纳等数十个非洲国家的伙伴结下友谊。“我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就来自肯尼亚,她教会了我充满当地风情的英语口语。这更激发了我对跨文化差异与互动的浓厚兴趣,渴望有朝一日能亲赴非洲实地研究。”

带着这份源于生活的向往,张启凡在北师港浸大及随后的硕士学习中不断探索,逐渐找到了既能满足自身好奇心,又契合学术热情的研究方向:国际农业科技在非洲国家的落地和发展。

起初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得益于北师港浸大的一门课程作业的启发,想法落了地,并在老师的激励下不断深化,最终凝结为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聚焦莫桑比克的中国企业与当地农业社区的互动,深入剖析国际民间交往的空间结构与文化交融机制。

张启凡与本科毕业论文导师Edoardo Monaco副教授(左)

带着在本科阶段孕育成型的研究基础,张启凡进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阶段后,秉持着北师港浸大培养的敏锐问题意识、扎实田野功底和开阔跨文化视野,多次深入非洲展开田野调查,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在莫桑比克南部地区,张启凡一呆就是将近3个月。“行程非常紧凑。”他回忆道。他深入田间,努力与当地农民对话,探究他们对引入中国农业技术的真实看法。这过程充满挑战:从建立研究对象的信任、辨析方言俚语,到即时且完整地手工记录无法录音的访谈内容,每一步都需克服重重困难。

2024年,张启凡在莫桑比克进行采访

“有时,采访对象会将我视为能在历史上为他们‘留名’的重要见证者,这可能导致他们有意夸大或淡化自身在事件中的作用。”张启凡解释道。为此,他必须借助多元文献、新闻报道等资料反复交叉印证访谈内容,力求还原事实本貌。

做一件事

张启凡也始终与北师港浸大的老师们保持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并获得宝贵的支持。“比如在设计研究问题时,我请教了武爽博士、Edoardo Monaco副教授和邓国组教授,探讨如何将核心问题解构为不同维度,获得了非常大的帮助。这使得我能够层层深入,最终构建有效数据集,精准解答研究的主要问题。”张启凡分享道。

张启凡与武爽博士(右)

“BNBU教会我培养‘问题意识’,而真正的成长,是当你愿意深入这些问题中。” 张启凡说道。正如他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件事”为信条——其过往也正是这句箴言的写照:“到处跑,多读书,最终寻得你内心真正想投身的事业。”

当下,张启凡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在牛津读博的过程中,把从本科以来所研究的课题做好。

“每一个领域到最后就是坚持。” 张启凡坦言,但前提要热爱,“如果你真心喜欢这项事业,无需他人多说,自会一往无前。但若兴趣不浓,或许你会找到另一件喜欢的事情,然后同样执着下去。”

回溯过往,在寻找自身热爱的旅程上,张启凡的探索足迹广泛:在本科时,他研究过抖音直播、组织了读书会,甚至尝试创业。

“当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尚未普及,在战歌博士的指导下,我跟几位BNBU同届的同学——易欣宇、施适雨、黄珏晞、刘渤岩和于卓涵组成了创业团队,尝试开发一款帮助用户快速阅读书籍的APP,让用户相互分享,以通俗方式快速解析一本书的精华。我们想追求的是学术研究的‘接地气’,期待过往的学术书籍能不被束之高阁,而是让更多人去选择阅读它们。”

在这个过程中,张启凡发现:首要之务是专注完成基础研究。唯有研究成果坚实,方能迈出后续的第二步、第三步。

2025年5月,张启凡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

未来,张启凡计划从国际农业技术合作这一微观切口,继续追问他长久关注的核心命题:“科学技术如何与人类社会持续互动”。

“我的未来研究重心会放在南部非洲国家。”张启凡解释,那里的受访者资源和档案资料都更为丰富、系统。“同时想争取尝试学术与实践结合,洞察需求或痛点,让学术真正创造价值。”

研究之外,张启凡的目光则投向了牛津大学的赛艇队。提起这项新计划,他轻松调侃道:“这项运动与我的名字有缘——启凡,扬帆启航。”更妙的是,这位曾在北师港浸大修习过龙舟课的学子,早已想好了独特的开场白:“本人赛艇经验零,但龙舟,咱可是划过的。”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宋可嘉 陈晓虹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最后更新:2025-09-17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