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11月18日,BNBU见 | 数读我们的20年

发布日期: 2025-11-17 打印

从2005年到2025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

教育融合的先行者,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

扬起博雅教育风帆,

一路向前。

今天,

通过一组数字,

解读我们的廿年征程。


作为第一家中国内地与香港合办高校、第一所创新的博雅型大学,北师港浸大的诞生,为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历经20年的发展,北师港浸大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提供一套可资借鉴的成熟范式,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5年11月18日,学校举行成立暨奠基典礼

202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11月18日被定为“校庆日”


2005年,首批学生在租借的校舍开学;同期金凤路200亩校园用地启动建设,从2006年10月起陆续启用,于2008年1月正式落成。

位于金凤路28号的旧校园

如今,北师港浸大拥有金同路2000号一期校园和浸会大学路555号二期校园,实现1000亩办学空间

位于会同村两侧的一期和二期校园


2005年,学校迎来首批274名来自全国7个省市地区的本科生。

2005年,首批本科生迎新营

如今,北师港浸大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莘莘学子,在校本科及硕博学生人数已逾10000人


2005年,学校首批设立5个本科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环境科学、应用经济学和财务学。

如今,北师港浸大已有7个学院30多个本科专业(方向)、19个硕博课程,以及数学、统计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面构建起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校有2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应用经济学)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0年,位于金凤路旧校园文化小镇的学习资源中心(图书馆)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藏书10万册

如今,北师港浸大一期校园学习资源中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现有藏书53万多种、超64万册,中英文藏书比例约为1:1。此外,中心还订购有350多种中英文期刊报纸,134个英文数据库和16个中文数据库。

北师港浸大一期校园学习资源中心


2005年,创校之初,学校仅有10余名教职员,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内地。

如今,学校教职员已超1300名,并启动全球引才计划,计划三年内引入100名杰出专业人士。目前,学校教师团队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学系专业教师100% 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近90%拥有博士学位。学校跻身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榜百强,15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创校早期,北师港浸大以教学为核心,为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逐步转向“教研并重”,科研工作不断取得突破。2006,我校成立第1个研究所。随后,学校先后获得“创新强校”工程资助、“冲补强”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平台、项目与成果实现质与量的飞跃。

截至2025年,北师港浸大累计已获批各类科研项目超1000项。学校拥有高等研究院、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工智能与多模态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20多个研究中心和机构等科研平台;还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合作,采用“1+1+1”联合资助模式,推动粤港两地科技深度合作。


2009年,首届244名本科毕业生获颁北师港浸大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书。

2009年,首届毕业庆典

如今,北师港浸大累计向社会输送了逾2万名本硕博毕业生,校友遍布世界各地。近年来,本科毕业生逾八成选择深造,其中全球百强名校输送率超80%。超过50%的毕业生在完成深造后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5年,第十七届毕业典礼


建校后,北师港浸大首抓教学和校园建设,并逐步拓展校外合作。2006年,韩国全州大学成为北师港浸大第1所合作院校

目前,北师港浸大已与全球近100所知名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交换生计划、暑期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截至今年,学生参与各类交流项目的累计总人次已超1万。此外,学校设立了波士顿中心,并将逐步在伦敦、香港、悉尼等城市设立更多中心,进一步拓展全球布局。

2025年8月,学生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暑期课程


从2005年的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联合国际学院,

到2025年的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我们的博雅教育底色

已具象为一系列文化符号。

以训明志——BNBU校训

“博文雅志,真知笃行”八字校训,于创校十周年时正式确立,既承载着“博学于文、陶养性情”的内涵,又强调以批判性思维求真知、以坚定意志笃行致远。

以歌咏韵——BNBU校歌

北师港浸大校歌于创校十周年正式确立,既是集体智慧凝练的韵律篇章,更以旋律传情、以精神聚力,紧密联结着全体师生校友的情感。

以徽凝心——BNBU标识

校徽设计以B、N、B、U字母组合诠释新校名,融合Beacon(中国式博雅教育的引领者)、Nexus(连结教学、研究、创新的核心枢纽)、Bridge(融汇中西,搭建跨学科、跨文化的桥梁)、Universality(培育具备专业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国际化人才)四重寓意。

以章铸魂——BNBU徽章

蓝色校名徽章由教职员佩戴于衣襟,时刻铭记育人初心;绿色校名徽章陪伴学生成长、伴随校友同行,既沉淀并凝聚青春记忆,更暗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好期许。

以雅焕彩——BNBU校史、校名石和品牌展厅

全面记录20年奋斗历程的《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校史(2005—2025)》、由饶宗颐书法集字而成的校名石、以“博雅舟行远”为主题的品牌展厅,既是博雅底色的注脚,亦是文化传承的符号。

廿载弦歌,

数字镌刻荣光,

是过往的答卷,

更是新的序章。

11月18日,

我们再出发。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陈晓虹 孙文 宋可嘉

图片 | 资料图片

排版 | 董培琳

最后更新:2025-11-17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