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清华副校长彭刚开讲: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文化强国

发布日期: 2025-10-22 打印

2025年10月17日,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139讲在演艺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刚教授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以“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文化强国”为题发表演讲。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现场座无虚席。陈致校长出席并致欢迎辞,李建会教务长主持活动。

校长陈致教授向彭刚教授致送纪念品

彭刚教授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随后以丰富的历史案例,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对文化繁荣的推动作用。

彭教授指出,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隋唐文化的广泛辐射,到两宋时期的民族交汇与融合,再到清代因封闭政策导致的发展滞后,历史充分证明,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放眼世界,中东早期文明的繁荣、西欧近代化的进程等例子,同样印证了交流互鉴是各文明走向繁荣的共同路径。相反,封闭的文明如玛雅文明、复活节岛文明,最终都走向了衰落。

彭教授说,在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中,世界各文明早已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是当代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中华文明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拥有独特的后发优势,有望在文明互鉴中进一步破解“古今中西”之辩。

彭刚教授阐释文明交流互鉴对文化繁荣的推动作用

对于如何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文化强国,彭教授提出了三点主张:一是返本开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二是提炼升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理论化;三是面向全球,汲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以丰富自身。

彭教授指出,建设文化强国需要返本开新,既坚守文化根基,又不断开拓创新,既坚守文化主体性,又在交流互鉴中汲取养分。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彭刚教授与听众互动交流

在提问环节,彭刚教授与听众围绕中美文化交流、自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意犹未尽,继续与教授探讨相关问题。

在本次讲座中,彭教授从历史哲学和文化理论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在逻辑,系统分析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深化了我校师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文明交流互鉴意识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来源 | 通识教育学院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郭巧瑜

图片 | 王歆月 陈采薇

编辑 | 陈晓虹

最后更新:2025-10-22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