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体育文化是UIC全人教育七个板块之一。今年UIC全人教育中心正式开办“中华射道”这一课程,成了除舞龙舞狮、高尔夫等之外,学生又一个选修科目。但,何为射道?学生从中学些什么呢?且听李军阳,UIC学生事务处副处长、中华射道导师道来。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一行参观位于G区、用于射道教学的一阳射圃
开学后不久,我们发现逢周一、周六早上9点到中午12点,都有20多人聚集在教学楼G区(从教学楼D区走到后山边上),只见他们时而恭敬行礼,大声诵读,时而肃静站立,时而欢声笑语,好生奇怪。走近一看,一间简易馆的门口两旁悬挂一副对子,右边写道“射以养德”,左边则是“道以安心”,门楣上挂一匾额“一阳射圃”。再看,馆前一片绿草地,一间简易亭子,对面山坡下安置四个箭靶,靶中心由红、白、蓝、黄、黑五色方框构成,一切与我们印象中的射箭场景不同,没有现代弓箭的瞄准器及稳定器等等繁杂的设备,用的弓箭古朴简洁,开弓舒展大方,徐疾有节,射后从容泰然,一派意趣盎然。原来,这是我们UIC新开设的体育文化课程——中华射道。周一早上是大二学生的选修课,周六早上则是UIC“射道协会”的训练课程。

同学正在进行射道练习
大家纳闷了,射箭就射箭嘛,什么道不道的?还成了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到底学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吃饭有不同吃法,做人有不同活法,射箭就有不同射法。所谓“射道”可以从两大方面去理解:一、射箭之道,即是射箭的道理法则,要做好射箭这件事,当然需要学习;二、射有大道,射箭之中蕴含做人做事之大道理,可以通过射箭来体认那些抽象的道理,这样学习来得更加深入。
射箭,古称射艺,为古代士人君子必修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后来更将“礼”与“乐”导入到射箭的过程之中,渐渐发展出人类文明史上独有的“射礼”文化。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射礼”成为教育、选拔人才以及平定天下之举国体制, 有“ 大射礼”、“宾射礼”、“燕射礼”和“乡射礼”等四种主要的射礼范式昌明于世,目前我们还有“大射仪”及“乡射礼”两种文献可供参考。至于射箭的文化精义,特别是射礼文化如何影响一个士人的成长,如何成为社会教育的手段,如何运用于治国安邦等等,则记载于《礼记》的“射义”篇中,这三篇文献成为我们研习射道的核心资料。

李军阳给学员介绍弓箭的制作
今天, 我们提倡“ 射道” , 不是复古,而是秉承古代射礼文化的精神要义,沿用礼、乐、射三合一的形式,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与需求,经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开发出一种适合现代人修身养性以及健全人格教育的课程。射道,顾名思义就是在射箭的过程中体知和感悟人生之道,着重于个体身心的和谐培育与成长,倡导“君子之争”的处世精神。射道初级课程内容主要有:一、射箭,其中以“射法八节”为核心,即是将射箭的技术动作规范为八个标准环节,这是射箭技术的过程管理;二、射礼,以“同修射礼”为主,从两个人同炼射礼的过程中裨益学员体认团队精神之要义;三、射义,以《礼记射义》这篇文献为依据,学习射箭文化之精义,以此打下射道修炼之基础。通过射道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传统射箭技艺之外,裨益学生塑造正直之身姿、养护眼神和强健身体,体知做人做事的正面态度与方法,以及锻炼其沉静、专注、坚毅、果断、反省和勇于承担之品格,启发学生追求更高之人生境界。

学生演示“同修射礼”
射道这一古老而影响深远的体育文化,能够在我们UIC“安身立命”,是偶然更是必然,只有UIC才有此眼光、胸襟、气魄和文化土壤,善莫大焉!射道虽然归入全人教育的体育文化之中,但是射道之天赋文化特质,注定与全人教育关系密切,它涉及体育、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学习(礼、乐、射)、情绪智能、逆境管理等等。我们成立“射道协会”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射道日后之成长与发展培养人才。今年6月份,开始“射道进位考核(共六级)”,以后每年6月份举办一次。10月12日开始,特为全人教育办公室的同事开设射道体验班,以期共同体验和分享射道之独有文化,为射道以及全人教育探索长远发展的模式。
◎李军阳(学生事务处)
转自第四十期《四维首印》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