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UIC毕业生成为香港浸会大学校友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11月23日浸大第五十四届毕业典礼UIC学生专场結束后,浸大和UIC的校友会主席在欢迎会上向UIC毕业生送上祝愿。

浸大和UIC校领导,以及两校校友会主席举杯祝贺毕业生
在浸大举行的毕业生欢迎会上,浸大校董会及咨议会主席郑恩基、校长陈新滋、副校长(学术)陆大章、行政副校长暨秘书长李兆铨、教务长苏国生、校友事务处总监李惠仪、校友会主席邓永安,与UIC校长吴清辉,副校长徐是雄、张聪,教务长张根发等共同举杯,对到场的家长和毕业生表示祝贺。
“ 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浸大校董会及咨议会主席郑恩基寄语毕业生
郑恩基对前来参加毕业礼的学生和家长表示欢迎。他说,“看到人才济济的UIC,以及同学们充满自信喜悦的面容,我感到非常安慰和骄傲。UIC作为首所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一直以来秉承浸大强调的教研互动,文理互通的教学理念,加上在全人教育的教学环境熏陶下,你们不仅有专业知识,更成为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他指出,“中国现在作为全球庞大经济体系,无论是中港企业还是国际投资者,都需要认识内地环境兼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UIC毕业生在这个新兴的人才市场上竞争非常有优势。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把握每一个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加以时日,必能成为明天的领袖,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同时,他希望UIC毕业生们不论是进社会还是继续念书,都能用母校所教育的正确价值观跟浸大校训“笃信力行”的精神作为待人接物的原则,坚持信念,全力以赴,在人生路上开创一个一个的高峰。
陈新滋教授用生动的方式勉励毕业生要不断学习
“做教育的人有两天是最高兴的,第一天就是看到学生第一天到学校来,充满希望。第二天就是看到学生毕业,充满成功。毕业典礼的英文意思是着到开始(Commencement),到这个阶段,同学们学到了知识,去社会上继续新的旅程。” 浸大校长陈新滋教授说。
接着,他举起自己的手机,“我现在手上拿的是黑莓手机,黑莓曾经开发出全世界第一款智能手机,在这之前我们用的是大哥大,摩托罗拉的手机。这个公司在那时候也是全世界最厉害的手机公司。但是我们看今天的摩托罗拉就有些没落了。摩托罗拉的广东话叫’冇得捞啦’,意思是没戏了。当然这不是他没落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在任何一个行业,就算是目前领先于所有的对手,也很快就会没落。”
陈教授指出,我们同学们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大学里面学的东西要用到社会上,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我们就不会变成摩托罗拉,也不会变成黑莓。现在大家用苹果和三星手机的比较多,如果这两家公司不随时代改进的话,将来也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我们的同学做任何事业都要不断学习努力。Commencement,终身学习,把我们的全人教育和UIC的四维教育贯穿起来,不断前进,不断成功。”

吴清辉教授希望毕业生要记得回馈母校
吴清辉教授对说现场的毕业生说:“你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既是UIC的毕业生,也是浸大的毕业生,同时拥有两个学校的校友身份。希望你们能珍惜这种福气,不管今后多忙,都能抽空参加UIC和浸大为校友举办的活动,保持与两个学校的联系。无论今后在哪里服务社会,学校都会是坚强的后盾。希望大家今后事业有成的时候能尽自己的力量回馈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母校的大门也永远为你们敞开。”
”一起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会计学专业阎雪霏代表毕业生发言
会计学专业阎雪霏代表毕业生发言说:”很高兴在时隔半年之后我们又能共聚一堂,无论现在的你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在职场拼搏,还是进入了新的学习平台继续深造,我相信我们心中都怀着同样的对母校的感恩、眷恋、祝福之情。在我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UIC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个汲取知识的平台,更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平台,一个锤炼我们成长,也与我么一同成长的地方。”
她回顾说,在这四年中,我们不仅读完书卷,更因为各种暑期项目、交换课程有机会行万里路。在四年的时光中,我们通过阅读积累知识,通过独立发掘潜能,通过交流锻炼表达,通过追寻理想获得力量。
“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在UIC,我们遇到了不少德高学厚的老师们,他们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永远勤勉,永远严谨治学,正因为他们的心中和我们一样,对这间大学怀有一种最真实的热忱。正是因为这些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着UIC包容、开明、创新的学习氛围,我们在这四年中,不仅收获了前人的知识,更锻炼出了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挑战未知的勇气。”
她深情地说,UIC还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与之一同进步、一同成长。她祝愿 每一位UIC毕业生和年轻而充满朝气的母校--UIC,都会收获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长感言“当年的选择绝对正确”
在欢迎会上,家长与毕业生们合影留念,分享学有所成的喜悦。
国际新闻专业徐昕同学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选择UIC,有担心也有期待,但被UIC的全人教育和博雅教育理念所吸引,并看好全英语教学的环境和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式,因此下定决心选择UIC。
他说,孩子在四年里变得成熟与自信,也证明了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中国,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把考上大学看成一个阶段性目标,所以当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完成目标之后,就放松了学习;但是UIC不一样,UIC的全人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大学里能全面地发展自己,寻找并坚持自己的理想,好好为梦想打拼四年。未来孩子也将选择先去新媒体工作,然后再继续深造。

戴秋蒙和母亲
在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的戴秋蒙同学的母亲从安徽来到香港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谈起2009年选择让女儿进入UIC学习,她说:“当年UIC第一年在安徽招生,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亲人朋友对我们的选择有疑问。但是我相信UIC教学理念和给孩子提供的平台。孩子在UIC学习的四年中,她的成长很明显和迅速。UIC让她拥有了国际化视野、开放的态度,尤其是英文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让她站在制高点获得更好的就业和求学机会。”
她提到,女儿在中学时是一个做事踏实努力的人,但是在个性上不够主动。“来UIC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得主动了很多,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去落实去沟通。她可以用英文无障碍的演讲和写论文,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虽然这四年学习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多。最终她以雅思7.5的成绩进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在申请和面试的过程中一直游刃有余。我们觉得孩子已经达到我们对她的预期,现在只要跟亲戚朋友提起UIC,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说‘当年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邹冬琦和父母合影
毕业于财务学专业的邹冬琦同学目前在浸会大学攻读统筹与商务统计学(operational research and business statistics)双学位,她的父母都来到香港观看了女儿的毕业典礼。
“UIC授予学位证书在浸会大学举行,规模场面很壮观。学生代表的发言,让我们感觉UIC培养出来的水平学生很有自信。” 邹冬琦的父亲说:“孩子经过在UIC四年的学习和成长,改变非常大。她以前很腼腆,现在口才很好,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我们看了她在课堂上的录像,觉得非常感动。她的自信和口才让我们有些不敢想象。UIC给学生一个平等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去锻炼,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多好处。她还自己规划好了人生的方向,让我们省心又开心。”

代表儿子来参加毕业礼的郑力玮父母
在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学习金融工程专业的郑力玮同学不能来到毕业典礼的现场,他却叮嘱自己的父母,要替自己来参加。郑同学的父母感慨的说:“去美国读研的选择、申请都是他自己完成的,现在已经去美国学习了三个月。经过UIC四年的培养,他对美国的学习适应很快。那边的学校要求严格,比起国内其他大学的学生他适应得更快。这让我肯定了自己当年为孩子选择UIC的明智。”
学生感受“四年很累但收获颇丰”

叶晓君和母亲
食品科学专业、以一等荣誉毕业,同时获得优秀学业成绩奖的叶晓君同学目前在香港大学攻读食品安全硕士。她说到,就读的硕士专业需要基于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而UIC的本科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为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学起来比较轻松。
毕业于财务专业的莫诗琪目前正在汇丰银行工作,她表示,去外企面试时感到在UIC真的收获巨大,它的全英文教育、小组会议,以及Presentation(展示)都给学生很好的锻炼。

香港籍学生黄嘉骁
毕业于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的香港籍学生黄嘉骁说道:“UIC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的视野不是局限在香港,能在内地过完大学四年,让我对遇到人和事都能有不一样的看法。未来打算在浸大继续深造,然后再回到内地发展社工事业,帮助内地社工的发展。”

学生们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
文:谢子薇 、余媛滢 、仝海燕
图:何锭、董晗笑、孙若玉、余媛滢、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