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午,曾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任教的周志文教授在博雅苑舍监李茀民博士的邀请下来到UIC在师生活动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台湾经验”的专题座谈会。这也是UIC苑舍文化活动系列之一。

周志文教授讲述台湾风土人情
座谈会的气氛十分轻松。周志文笑道这次原本是来探访朋友,没想到“私事”变成了“公事”。说起台湾,周志文自谦道:对于台湾,他没有专业的知识性“经验”可讲,只能凭借自己在台湾居住的这60多年的经历与感受,来讲述他的台湾经验。
在谈到大陆与台湾同胞的关系时,他说,因为两岸的意识形态不同,所以看问题的方面也不一样。他举例说:“陈水扁一案后,我曾一度为此感到很羞愧。但大陆的朋友却对我说,这反而说明了台湾是真正的法治社会,应该为此感到光荣。”诸如此类的例子,让他感到十分有意思。他还提到,有的时候,大陆的朋友比台湾人还要关心台湾的事情。
讲座现场气氛轻松
周志文又谈起了台湾的议会乱象和报业的堕落。他直言不讳道:台湾议会的乱象其实不多,只是大陆媒体总是反复播报,显得台湾议会好似很乱,可是有乱才有制。不过议会议员庸俗,目光狭隘是事实。
作为一个文人,他表示对台湾现在的报业着实失望。在以前,一篇报道字很小,密密麻麻占据了一整版的版面,内容也切中时弊。可是现在,报业的印刷水准降到了“儿童读物”水平,人们越来越浮躁,没有耐心看报,这直接导致了台湾报业印刷发达却内容浅薄的现象。在他看来,台湾报业已由辉煌走向了荒凉。
学生与周志文教授互动
尽管批判了台湾的许多问题,但周志文对于这个他居住了六十几年的地方还是有着深深的感情。如果让他在北京与台北选择居住地,他说自己肯定会选择台北。“台北是个小地方,很小却很有味道,有很多书店和唱片行。住在那里的人心境平和,生活环境安宁。台湾的政治足够清明,官员受到来自反对党与舆论的强大压力,财产透明度高,从而贪官污吏很少。而且台湾的收入差距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安宁。”
周志文教授是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捷克查理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UIC特聘教授,他还曾是台湾《中国时报》、《中时晚报》、《民生报》主笔。专长是明清学术史、明清文学、现代文学。亦是作家,写作以小说、散文及评论为主。
三年半前,周志文教授曾在UIC授课,与许多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们盼望着他能再次来到UIC。他笑言,这一次座谈会实践了自己的承诺。
文:吴昕迪
图:蔡梦琪
编辑: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