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適逢第26個中國記者節,第十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暨首屆AIGC應用大賽暨第三屆「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傳播與社會治理」主題論壇在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由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聯合全國30餘所高校共同承辦。
大賽吸引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等32個省份300餘所高校參與,共組建1400餘支隊伍、5500餘人次參賽,經過層層選拔,最終300支數據新聞大賽隊伍與100支AIGC應用大賽隊伍脫穎而出,齊聚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角逐決賽席位。

致辭嘉賓
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暨AIGC應用大賽創始人陳積銀教授表示,從2015年首屆賽事到如今覆蓋300餘所高校的全國性賽事品牌,大賽突破性增設AIGC應用大賽賽道,以跨專業、跨領域的協作熱潮,為記者節注入科技賦能新聞傳播的蓬勃生機,旨在助力國家的智能新聞人才培養,持續輸送兼具技術創新能力、價值引領素養的複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毛亞慶教授表示,中國數據新聞大賽這十年,是中國新聞教育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的十年,也是數據智能、人工智能推動傳媒變革的十年。大賽見證了新聞傳播教育從「紙筆」到「數據」,再到「智能生成」的跨越,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懂數據、通傳播、精敘事」的新聞新青年,這與北師港浸大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年的辦學理念高度契合。希望以此次賽事為契機,搭建交流平台,激發創新火花,讓數據與敘事共舞、讓算法與人文共鳴,讓人工智能與新聞理想攜手前行。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黃煜教授說,過去十年,中國數據新聞大賽見證了新聞傳播教育的一次深度進化,本屆大賽新增AIGC應用賽道,讓人工智能正式走進新聞傳播教育的現場。在技術變革的浪潮中,青年新聞人要做意義的生產者、社會的觀察者、未來的參與者,在複雜中堅守清明,在技術中保持溫度,用優秀作品為世界提供理解的坐標,為時代留下理性的註腳。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郭一鳴盛讚到,賽事不僅是競技風采的展現舞台,更是凝聚人心、傳遞拼搏精神的重要載體,賽事中迸發的熱血與堅守、團結與突破,既為新聞報道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素材,更成為滋養社會精神的寶貴養分。他強調,從賽事現場的即時記錄到背後故事的深度挖掘,技術迭代從未動搖新聞行業的根基——對真相的執着追尋、奔赴第一現場的使命擔當,是AI與大數據無法復刻的核心價值,也是捕捉賽事魅力、傳遞體育精神的關鍵所在,更是社會對新聞行業永葆信任與期待的根本。


決賽現場
經過一天激烈精彩的答辯,在第十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中,《文物從「活」到「火」:數說博物館文物煥新背後的文化自信》《「超值租賃」背後:一個精心構建的「串串房」陷阱》等30個作品榮獲一等獎;《數說高校課堂「水」循環》《招聘欄里,該有聽障者的聲音》等90個作品榮獲二等獎;《消費降級?探究!》《堅守還是突圍?城市化浪潮中鄉村教育的艱難抉擇》等106個作品榮獲三等獎,大賽還評選出優秀獎、最佳數據驅動獎、最佳可視化獎、最具傳播力獎、AIGC創作優勝獎。在首屆AIGC應用大賽中,《敦煌境中游》《種啟華夏,天下糧安》等10個作品榮獲一等獎;《孔子新「周遊列國」記》《烽火印記》等30個作品榮獲二等獎;《paintedsteps》《杏林夢——AI在湖北中醫藥大學》等35個作品榮獲三等獎。

頒獎現場

陳積銀教授為黃煜教授頒發「卓越功勳獎」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賽事特別為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黃煜教授頒發「卓越功勳獎」,以表彰其長期以來對賽事發展給予的鼎力支持和突出貢獻。黃煜教授長期以來關注賽事成長,以專業視野和資源支持為大賽的規範化、國際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其深耕行業、助力人才培育的精神獲得廣泛認可。中國數據新聞大賽創始人陳積銀教授為黃煜教授頒獎,彰顯了行業對深耕者的珍視和賽事傳承發展的堅定信念。(記者 黃鳳鳴)
媒体链接: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5/11/11/content_872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