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22.4.13[南方+]--珠海这所学校推出“特别福利”:师生约饭,学校买单

发布日期: 2022-04-13 打印

“这学期的专业课,大家感觉怎么样?”

一场师生聚餐,翁老师“有备而来”。他想听听学生们的意见,优化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学生们畅所欲言,他时不时在手机备忘录上记着。

周围熙攘喧闹,桌旁都被坐满。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校园文创馆,馆内提供简餐,师生三五成群围桌座谈,一聊便是两三个小时。

原来,UIC近日时逢“阅读周”,推出“取贤于师,共享食光”特别活动:学生可约老师共同用餐,费用由学校买单。

不少师生都加入了“约饭”队伍之中。饭桌上,或答疑解惑,或分享学习与生活经历,话题纷呈。据统计,一周内共有学生411人次、教师220人次参加这场创意活动。

“创造多个交流平台、多种交流方式,能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是教师完善教学的关键来源,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UIC学术副校长黄华雄看来,亦师亦友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这也是开展阅读周的意义。

请老师吃饭,学校买单

学生陈子琦早已和导师李芳华约好一起吃饭。

这几天,她与队友开发的“鸟瞰珠海”桌游产品,正好打版出了成品。“趁这次‘请吃饭’,我们和老师试玩了好几局,请老师给产品提提意见。”


学校全人教育办公室教师李芳华(右一)和学生们。

叶汶铮同学则坐在另一桌,她约的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助理教授徐曦。“之前,徐曦老师举办读书会,带着我和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阅读《伊利亚特》,很有意思,印象深刻!”

这次成功“约饭”,让叶汶铮感到兴奋。“除了请教老师专业问题和职业规划,我们也交流生活话题,老师丰富的阅历给我很多启发。”对于她来说,师生畅聊带来的收获,往往是同龄人之间交流所没有的。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李致远忆起自己曾经的校园生活,当年的他是个喜欢在课后主动找老师聊天、请教的学生,“这些交流带来的收获甚至比课上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宝贵。”

学生们邀约不断,不少老师档期“爆满”。“变胖了!”徐曦笑着说,短短几天里,他已应邀分批与18名学生聚餐。

边吃饭边交流,氛围更轻松,一个个以往极少谈起的话题也在餐桌边陆续“蹦出来”。


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助理教授徐曦(左一)和学生们。

“有学生告诉我,在办公室难免拘谨,通常只和老师聊学业话题;而在餐厅边吃边聊,美食的滋润让人感到很放松,能畅所欲言。”让徐曦最高兴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他对学生们的学习想法也有了更多了解,这对于未来教学设计的优化大有帮助。

“我把学生们的意见带回来,正与其他老师讨论如何针对性地完善课程设置。”他说。

一周自主安排,233场活动任选

“喝完下午茶,大家意犹未尽,又继续吃晚餐。”不知不觉,餐厅开始打烊,“约饭”活动的发起人、UIC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郭奕龙快步走回办公室,打开电脑,“复盘”将近6个小时的聊天收获。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郭奕龙(右二)和学生们。

“我和不少老师也交流过,能跟学生吃饭聊天是很开心的,我们能了解学生平日较少流露的想法。”放眼全国,这样的活动形式尚属新颖。郭奕龙说,这是一次全新尝试,“师生互动话题并不局限于学术探讨,而是天南地北”。

交流中,教师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郭奕龙看来,除了传道授业,教师更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校长、副校长也加入了饭桌。“师生交流无止境。”学校学术副校长黄华雄坦言,“一顿便饭,深度交流,聚餐的氛围比日常在教室要亲切许多。”


学校学术副校长黄华雄(左二)和学生们。

“取贤于师,共享食光”只是UIC阅读周精彩活动的一角。在为期一周的阅读周里,全校不开展常规课堂教学和考试,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参加校内课外活动。

“近期多地发生疫情,活动正好丰富了大家的校园生活。”一周以来,UIC举办主题各异的校园活动多达233场,包括专题研讨会、美食品鉴、户外科学、读书会、英语角、诗词大赛、舞蹈等。

在UIC,“阅读”并非仅指书面阅读,更多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增加阅历。“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博雅教育,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接触专业以外的内容,才能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黄华雄说。

【记者】姚昱旸

【图片】受访者及学校提供

【通讯员】蔚晓婧罗朵儿陈懿宁彭子归

媒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4/13/c6396452.html

最后更新:2022-04-14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