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U秀 | 仇毅夫:接住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的橄榄枝

发布日期: 2022-06-21 打印

仇毅夫

2020届UI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

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 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在读博士

(ELLIS联培博士项目)


在UIC读本科时,仇毅夫曾到英国剑桥旅行,他在剑桥大学的书店买了一本书《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哲学)》以打发在航班上的时间。这本书成为他日后进入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启蒙书,这次旅行也触发了他到英国求学的念头,并开始想象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从事人工智能研究。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2年2月,从爱丁堡大学硕士毕业后,仇毅夫如愿收到了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双双抛出的博士录取的橄榄枝。

仇毅夫在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

出于对研究方向和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与双方导师沟通后。仇毅夫最终接受了通过欧洲学习和智能系统实验室(European Laboratory for Learn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ELLIS)下的联培博士项目,在来自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的共同带领下攻读博士学位。

机器能思考吗?

大二时,仇毅夫接触到了自己的学术偶像艾伦·图灵(Alan Turing),在阅读他的论文后,仇毅夫被图灵关于人工智能的设想深深吸引。兴趣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时光静静灌溉,便长出了求知的新芽。

“我在大三时就决定要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攻读博士,从事这个方向的研究,并开始规划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驱使,这将会是比较困难的过程。我很幸运在UIC和爱丁堡大学都遇到了能够启发我对人工智能进行思考的导师,他们的鼓励让我坚持走上这条路。”仇毅夫说。

仇毅夫(右二)和同学在UIC毕业留影

从UIC毕业后,仇毅夫获伦敦大学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录取。他最终选择到爱丁堡大学攻读认知科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生专业。仇毅夫表示,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具有一定实力,在CSRankings中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目前的AI系统在各个任务上有很强的性能,它可以识别人脸,可以阅读理解。但实际上我们对AI知之甚少,我们很难理解它到底是否具备了认知层面上的智能——例如人类的记忆、推理、注意力等机制。而正如艾伦·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自然语言系统正是一个需要认知智能才能解决的问题。”

“尽管目前的NLP模型离通用智能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我认为NLP会是我们打开通用智能的最后一道门。它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仇毅夫说。

两份博士offer下的个人选择

在别人看来,被世界名校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双双博士录取,是令人羡慕的光环,但对于仇毅夫来说,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

仇毅夫在爱丁堡大学课堂上

爱丁堡大学的博士项目在其语言、认知和计算研究所(ILCC),带有全额奖学金,导师比较关注自然语言生成(例如文本摘要)。剑桥大学的博士项目是在其语言技术实验室,导师更关注跨语言的NLP(例如跨语言的表示学习)。仇毅夫个人对于自然语言生成在跨语言的泛化方面更感兴趣,这个方面刚好结合了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各自的研究强项。两位导师都在ELLIS机构里,仇毅夫认为,最好的方案就是通过ELLIS的联培PhD项目与两位导师一起工作。他积极提出申请,最终获得通过。

在博士阶段,仇毅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跨语言的摘要生成(Crosslingual Summarization),这项技术的目标是给定一篇源语言的文章,让机器能自动地产生目标语言的摘要,这样他就能够充分结合两边导师的研究方向来推进自己的研究。

科研起点,UIC的美好时光

UIC四年的时光,对仇毅夫而言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是在导师、副教授李树德的指导下与同学做毕业项目(FYP)的日子。

李树德博士是仇毅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启蒙老师。在他的指导下,仇毅夫开始接触机器学习领域的课题,并曾在国际会议发表过两篇文章。李博士经常鼓励他去阅读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这些领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仇毅夫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仇毅夫直言,AI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无论工业界还是学术界, AI的各个方向都可以说是非常‘卷’的。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人,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了热爱。”而李树德老师身上“坚持去挑战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态度,更是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如今,师生仍保持着联系,李博士会为仇毅夫的发展提出建议,发现有趣的论文,师生也会相互分享。

除了美好的师生情谊,UIC的同窗们也给仇毅夫留下珍贵的回忆。在UIC时,他和同届的伍正豪等同学创立了UIC AI特别兴趣小组,每周都会讨论新的论文。在疫情期间,他们还曾在B站上直播读论文的活动。“在我的UIC经历中最珍贵的一件事是我和朋友们不仅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一起学习、一起做项目,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泡完图书馆后相约去看《绿皮书》、吃海底捞。”讲起以前的场景,他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春岁月。

仇毅夫(左二)和同学打火锅

科研是漫长且枯燥的过程,有人说,科研几乎90%的时间在与失败打交道,剩下9.9%的时间是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最后0.1%的时间是快乐的。仇毅夫说,做研究的时候,他有两个时候是最快乐的,一是有点子的时候,二是点子有效的时候。

聊到未来,仇毅夫希望以后能在学术界继续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接近“机器是否能够有意识”这个有趣的问题。

如今,披荆斩棘的少年正慢慢成熟,不畏困难,潜心研究,更多的美好在向追梦人招手。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蔚晓婧 王滆洱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封面 | 李海珊

编辑 | 陈晓虹 杨炜民


最后更新:2022-06-21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生姓名1 学生姓名2
学生姓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