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艺珠海报导】昨日上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一行十七人前往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考察。同行的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袁武,其他人员还包括费斐、王英伟、黄玉山、曹宏威、雷添良等。
据了解,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都会展开对内地的考察,今年选择了位于珠三角的两座城市--广州和珠海,重点考察香港与珠三角的融合情况。据了解,目前内地与香港的融合涉及多个方面,如经济、教育等。近年来境外院校纷纷前往内地办学,作为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自二零零五年于珠海成功创办之后,经过六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相关人士表示,UIC在发展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UIC学子取得的喜人成绩,都将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故此,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本次将UIC作为教育方面的考察重点之一。
在昨日的座谈会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招商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袁武对UIC六年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其表示,正如二零零八年四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先生来UIC时所说,UIC的这条新路就是把国外的教育体制和中国的文化国情结合起来的道路,既有国内高等教育没有的国外教学体制,又有国外教学体制没有的中国文化。因此,UIC可谓是香港高等教育界和内地合作办学的领头羊。其指出,香港浸会大学与国内大学合作创办大学,是把香港的教育模式带到国内来,也把国内优秀的教育方法、中华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是双赢的。其同时表示,希望思想上要更解放。其他港区人大代表也希望发挥桥梁作用,把香港教育优良的地方,把国内教育优秀的地方结合在一起,找出一条更有前景的发展教育的道路。
UIC校长吴清辉教授在座谈会中就UIC的发展问题发表讲话时称,UIC的一切成果来之不易。从开创之初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从资源、政策上得到的支持都很不够,而直到今天,很多发展的难题仍然在困扰着UIC。其表示,香港的学生到香港任何一所公立大学读书都能获得政府很大份额的补助,而在这里,虽然他们读的是香港公立大学的课程,但却未得到相应的待遇。因此,UIC这样一条创新的道路,需要突破很多已设的标准,开拓新的空间,也需要付出很多心力。
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曹宏威博士,同时亦是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在采访中,曹博士表示,这次来UIC考察令其深感中港合作办学是潮流所向。他表示,来内地升学是香港学生应当珍视的一个机会。合作办学不但为香港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选择,亦令内地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香港的教育文化。曹博士还指出,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港澳大学进驻内地之后,各间学校怎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将是发展的关键,毕竟生源有限,各所大学不能为了争夺生源而降低自身标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起自己的特性。他还认为,UIC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此方面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媒体链接:http://www.vakiodaily.com/index.php?tn=viewer&ncid=1&dt=&nid=17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