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不断提升展会的影响力和规模,让它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独立影展。现在,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让理想照进现实。
三分钟可以做什么?也许可以看完一篇新闻,发完一条微博,或者听完一首歌。但17岁的成都小伙邓杨浩嘉却告诉我们:三分钟可以看一部电影。而且,他还准备让成都人看到一场展览,里面全是三分钟的电影短片。
由邓杨浩嘉主要策划的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今年5月开锣,数百部来自国内外的原创电影短片将在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珠海、成都等地陆续展出。
17岁当策展人 他有绝招
还是大一学生的邓杨浩嘉介绍说,"三分钟影像展"是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两名大学生在大二时开办的,今年是第三届,他被两位"前辈"授意成为了这个影展的第二代"掌门人"。
如何做好这样大型展会的"策展人"?年仅17岁的邓杨浩嘉用的第一个"绝招"是推销。展会发起后,邓杨浩嘉主动与各地知名媒体联系,宣传展会的新亮点。第二个"包装"方法是"融合"。除了联合多个网络媒体作为播放参展影像的合作媒体外,这一届,邓杨浩嘉还与国内的多个影像展合作。目前,包括杭州亚洲国际青年影展、第九届中国传媒大学"半夏的纪念"大学生影像节、第九届中山大学全国DV大赛、第二届香港浸会大学UIC电影电视系毕业影展等展会都与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这次展会还邀请了姬诚、黄凯等多位在大学生中很有影响力的导演加盟,提升影展的品位和知名度。
"放任式"教育培养起独立能力
据邓杨浩嘉介绍,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的经费一方面来自学校,一方面来自一些机构和房产商的资助,但各方面的协调、跑动却都得他亲力亲为。而他的谈判对手往往是比他大10多岁的青年甚至是中年。
邓杨浩嘉说,他的组织策划能力得益于他的求学经历和父母对他的"放任式"的培养理念。
4岁时,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去上学,邓杨浩嘉就哭着吵着要爸妈带他去上小学,父母无奈,同意了。在攀枝花工作的父亲就托关系在当地找了一所小学。到了5年级,连年成绩年级排名前3的邓杨浩嘉又觉得小学"没意思了",父母再次妥协,把他转到了重庆跳级读中学。
6年的中学时光,邓杨浩嘉都是平时住校,周末回家,每逢大假还会组织一帮同学外出旅游。父母从来只问目的地,一切让儿子自己安排。高中时,作为学校学生会组织部部长的邓杨浩嘉,创办了该校第一个文学社,并参与该校校刊《博文》的编辑,第二年,这本校刊就成为了全国百佳校刊。
7月中旬来成都办分会场
在重庆读完高中的邓杨浩嘉,四川话中带着一股强烈的重庆味,但他仍对出生地成都"特别有感情"。为此,在第三届"三分钟影像展"推广时,他把成都定为了展出地之一,并将于7月中旬来成都办分会场。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名词解释
策展人:"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
三分钟影像:2007年,35位国际名导以"电影院"为题,为戛纳电影节60华诞拍摄的三分钟短片风靡全球。所谓"三分钟影像",即以三分钟时间为限,不管是用普通相机、DV机还是手机,用自己的视角,融入对影像、艺术的独特想法,拍成的小电影短片。"三分钟"强调创意,让平民的生活浓缩为精华。在崇尚"微"的时代,"三分钟"快捷而精致,更符合大众口味。
媒体链接:http://quyu.news.chengdu.cn/content/2011-04/01/content_684627.htm?node=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