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住宿问题和企业有分歧,两学生愤然离职,企业索性和他们的另外三位同学解除劳动关系
摘要:两名应届大专生离职后,企业一下子把同一批招聘的另外三人也"炒鱿鱼"了。近日,有企业人士向记者诉苦,称招聘进来的应届大学生刚刚工作上手,就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员工则向记者透露,离职主要是因企业福利"变相降低"了。
企业招聘应届生时,需要给他们成长付出时间成本;而应届生选择职业时,如果企业能提供良好的成长机会,则不应轻易跳槽。CFP供图
两名应届大专生离职后,企业一下子把同一批招聘的另外三人也"炒鱿鱼"了。近日,有企业人士向记者诉苦,称招聘进来的应届大学生刚刚工作上手,就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员工则向记者透露,离职主要是因企业福利"变相降低"了。有关专家建议,企业招聘应届生时,不能从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因为应届生成长需要付出时间成本;而应届生选择职业时,如果企业能提供良好的成长机会,则不应因一两百元的差距轻易跳槽。
企业 应届生心态令人失望
最近,王强(化名)正忙着招聘新员工。他是珠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前段时间,公司走了5名员工。对于一家只有十来人的创业型小企业而言,一下子走了这么多人,得赶紧补充。
"那几名都是今年毕业的应届大专生。"王强告诉记者,客服小何是珠海某大专院校毕业,主要负责网站推广,推广方式之一是通过qq群组织讨论。不过,王强很少见到小何在群上发言。刚开始的时候,小何告诉王强,因自己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可是过了两三个月,小何工作表现依然如初。
美工小月则是毕业于佛山某职业学院。由于其并非美术专业,刚开始很多技术操作都不懂,经过公司副总指导,她学习很快,慢慢上手了。
王强表示,另外三名员工是小何大学同班同学。对于这批学生,公司最初提供的待遇是月薪1500元,包食宿。3个月转正后,月薪为1800元,包食宿。前段时间公司搬迁办公室前,他打算对员工的福利作调整,取消提供住宿,同时增加薪水、提成。按照新的薪资方案,员工的月薪可达2300元以上。不过,客服和美工都不接受新的工资方案,她们都要求公司提供住宿条件。协调不成,就打算走人。
"主要是觉得她们的心态不成熟。"王强告诉记者,客服小何的qq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后来发现其并非在工作,而是私下聊天、上网等,工作态度不够好,提出批评不肯接受;而美工小月经过公司培养,掌握了相关技能后,对工资待遇提出更高要求,对企业的待遇调整非常抗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公司与这几名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
"当初提供住宿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王强表示,几个同班同学住在一块,如果其中一两人有负面情绪,就容易互相传递。
"以后不考虑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了。"王强告诉记者。
学生 企业变相降低了福利
根据王强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到已离职的员工小月。小月表示,她今年6月毕业,在4月份的时候,通过网上投简历应聘,进入该网络公司上班,这也是她第一份正式工作。
"主要是因为公司取消了包吃住",小月告诉记者,选择离职考虑了多种因素,但公司变相把福利降低这点,自己很难接受,因为自己租房子需要不小的开支,而加薪的幅度还远远抵不上房租。
小月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公司的技术人员教会了自己很多技术知识,而自己在工作上也是尽力而为。离职后,她进入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美工,转正前的工资与前一份工作差别不大,但她更喜欢新公司的工作环境。
专家 学生勿因小利仓促离职
珠海联合国际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高级主任蔡扬认为,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该企业作为一个只有十来人的小公司,招聘员工时,一下子录用几个同班毕业生不够理智,因为那样很容易形成一个"小帮派"。即使是大企业校园招聘,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也会考虑录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员工。其次,企业在变动时,单方面改变了约定的福利,自己也有责任。此外,部分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主要是觉得他们身价"便宜",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应届生的成长需要公司付出培训和时间等成本。
对于职场新人,择业时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能得到什么?如果原来企业能够让你掌握更有价值的技能,得到有利于成长的工作经验,即使另一家企业工资高一两百元甚至几百元,也不值得你跳槽。如果能够得到企业的重点培养,那就求之不得了。因小小的工资差异离开良好的成长环境,将来会得不偿失。
在校学生 人人都是从零经验开始
部分用人单位不招应届生的做法,对于即将踏出校门的学生不是一个好消息。记者就此采访了几名高校学生,他们现在分别在广告公司、房产公司、媒体等企业实习。受访学生均认为,用人单位的做法"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一群人",但表示理解其做法,会以此事为鉴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暨南大学珠海分校学生谭颖认为,企业这种做法主要出于成本的考虑。请一个应届生成本要高很多,前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培养出来又怕他们羽翼丰满就跳槽。作为求职者,只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该校新闻专业学生海晴也认为,目前劳动市场是企业方主导,对于大多数企业,除了高管人员比较难找外,基层职位还是供不应求的。
广州大学的陈璐则认为,企业应该抱有宽容的心态。每个有经验的工作者都是从零经验开始,如果每个企业都不招聘应届生,他们就得不到任何成长的机会。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双方的努力,一方面,企业可以用同岗不同薪的方式衡量员工的工作价值;另一方面,在校生应当尽量寻找机会去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
记者观察
企业"怕"应届生是普遍现象
"眼高手低、心理承受能力差、迟到早退、爱顶嘴、没有责任心......"这些贬义词一组合,马上成为了很多企业老板眼中典型的应届毕业生形象。"以后肯定不招应届生了!"这种"斩钉截铁"的宣言不时出现在各大招聘论坛里。对于本来就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招应届生似乎成为了不少企业甚至是事业单位不成文的规定,最近就有"河北省省级机关八成公务员岗今年不招应届生"的消息。尤其是那些自称"吃过招聘应届生亏"的私企老板,虽然不敢在招聘启事上言之凿凿地表示不招应届生,但面对来应聘的应届生一般都会表示"很遗憾,我们不招应届生"。据了解,应届生工作能力不强、没有业绩就要求加薪、跳槽频繁等,都成为了企业不招应届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