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致敬伟大胜利 | 纪念大会后,他们这样说

发布日期: 2025-09-05 打印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铭记!见证庄严时刻

(图源:新华社)

当天上午,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师生集中观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振奋!师生反响热烈

大会结束后,学校师生反响热烈,多位师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观看感受。

校长陈致教授

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奋战和难以想象的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纪念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精神的传承。

九三阅兵上,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首次列阵,多型“国之重器”崭新亮相,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气象。其中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让我尤为感慨,因为我的父母都是中国航天人,一代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出今日的累累硕果。

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应该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因为你我,正一起书写新的历史。

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行政)

毛亚庆教授

9月3日阅兵,提醒我们不要忘掉中华民族所经历过的苦难时代,中华民族能走向今天的繁荣富强实属不易。

回望百年屈辱的历史,真的有幸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的发展在探索着人类未来发展新的文明之路。

感谢并致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鞠躬尽瘁的先烈们。勿忘国耻,吾辈需自强。珍惜当下和平,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做时代发展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党委专职副书记陈太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国家隆重举行阅兵仪式,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牺牲的先烈。阅兵式中,整齐有力的步伐、威武雄壮的阵容,以及一系列自主研制的新型武器装备,集中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昂扬。

作为党委专职副书记,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更加意识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将这份民族自豪感和坚定信念,转化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行动,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努力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党委副书记陈郁

观看九三阅兵盛典,“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嘹亮口号久久回荡在耳畔,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先进的装备展示,令我心潮澎湃、倍感震撼。这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无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深刻阐释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时代主题。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转化为踏实工作的实际行动,把爱国情怀融入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努力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真正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

学校办公室主任李飞亮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此次大会不仅彰显了大国风采,更坚定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决心,宛如一堂鲜活的“沉浸式思政大课”。我们实现了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的历史跨越,深刻启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

作为北师港浸大的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如何能把学生培养成时代所需的人才,是高校教师需要用实际行动回答的问题。我相信,坚持中西融合的博雅教育理念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路径之一,通过“博雅教育+专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又能让学生在国际视野中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坚实桥梁。

物业管理处助理处长、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王洋洋

9月3日,学校组织党员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见证了祖国80年的发展成就,身为党员,我深有感触。何其有幸,生于华夏。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承载了无数先辈的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民族荣辱。作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者,我们今后要立足本职工作,守正创新,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殆,为北师港浸大培养博雅人才,贡献力量。

研究生院行政助理、

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陈碧华

9月3日观看阅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整齐的步伐铿锵有力,先进的装备彰显国力,官兵们目光坚毅,令人动容。这不仅是一场展示力量的盛典,更是一次凝聚人心的集结。我为祖国深感自豪,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中华。

2021级化学专修

博士研究生李俊杰

1945年的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跨越了80年岁月的2025年9月3日,中国再次举行了阅兵仪式。此次阅兵,我最大的感受是“世界格局真的发生了巨变”,从无人海陆空方阵到富有逻辑性的模块化的现代军事理念,这中间展现出的大国战略,让我联想到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实,我更想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那就是此次阅兵,是告诉了全世界,当我们不得不面临战争的时候,中国会用什么打,会怎么打。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世界不断动荡的今天,百年前的钢铁意志,如今已转变为钢铁洪流,中国依然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有序,因为中国经历过,所以对于和平才会如此热爱,才会执着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借用阅兵时的解说词,铭记历史就是开创新的历史。

2025级会计学与企业管理专修

硕士研究生刘骐

观看阅兵,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与自豪。整齐划一的方阵、铿锵有力的步伐、尖端先进的武器装备,无一不彰显着国家与军队的强大。我深切感受到这份繁荣昌盛来之不易,它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奋斗与牺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更应珍惜当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我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锤炼自身本领,将青春热血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级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

学生徐曼真

透过电子屏幕,依然如前些年般被阅兵仪式的磅礴气势穿透灵魂。方阵踏出一致且震颤山河湖海的步伐,坦克群在路上稳稳推进向前,机群在天幕划出恢弘的航迹,秋阳之下泛着夺目青光。

总书记的寄语通过云端清晰传来,听罢让我不禁深思:真正的强大不是装备的比拼,而是我们能否透过其中,读懂一个民族的坚韧。八十年前先辈的血泪,早已熔铸成今日和平的基石。作为大学生,我们虽未亲历战火,却深知和平绝非理所当然——它需要一代代人用知识与能力淬炼实力,用理性守护共识。这是我们向历史最好的回应,亦是给未来最郑重的承诺。

2022级媒体与传播学专业

学生贾渊喆

阅兵仪式上,抗战老兵的亮相令我动容,让我不禁想起那些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耄耋老兵是连接往昔与今天的桥梁,当年轻战士庄严地向主席台敬礼,这一刻的代际传承,将国家认同深深根植于历史脉络之中——我们有责任把先辈守护的山河建设得更加美好,再郑重交到下一代手中。

历史的回响激荡人心,时代的重任催人奋进。礼炮声渐渐远去,和平鸽在蓝天划出美丽弧线。铿锵的步伐,自信的表达,振奋着民族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迎难而上,赢得主动与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奋斗。


来源 | 党委办公室 新闻公关处

编辑 | 董培琳

图片 | 李伯涵

最后更新:2025-09-05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