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接连迎来两场文化盛宴:“皮影里的故事”巡展与“艺茗堂”艺术空间开幕。一场光与影、技与艺、文与美的邂逅就此展开——当皮影的镂空世界遇见风雅中的东方美学,千年非遗在青春校园里焕发新的生机。


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左)与郑培凯教授共同为“艺茗堂”揭牌,该牌匾亦为郑教授题写
“皮影里的故事”展览
10月22日,由广东省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馆主办的“皮影里的故事”巡展在北师港浸大启幕,这是该展在广东高校的首站,也是珠海唯一展点。四大展区“影迹寻踪”“妙思巧手”“影戏连台”“传承创新”如四幕大戏,带领师生走进皮影艺术的奇幻世界。


“这不仅饱含厚重的文化信任,更富深远的文化使命。”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时值学校二十周年校庆,这场展览更具特殊意义,“它既是我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历程的缩影,也是我们面向未来推动文化创新传承的新起点。”

陈致校长致辞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博物馆代表王殿林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导览,观众跟随他的讲解,穿梭于各地皮影之间。从湖南特别的纸影到陕西精雕细刻的皮影,再到成都体形硕大的皮影,每一件都是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

王殿林先生导览
此外,北师港浸大非遗皮影课程导师谢锦麟还与岭南皮影动漫艺术馆艺术总监罗永平先生共同举办了“岭南影韵”绘画作品展。该展览融合了当代艺术与潮流动漫、电影及AI科技等元素,打造出崭新的视觉艺术符号,让师生得以深入领略非遗艺术的创新魅力。


“岭南影韵”绘画作品展
实际上,皮影在北师港浸大早已传承十四载,学校在2011年便成立皮影艺术馆,还设有学生皮影剧团,在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多地进行交流演出。如今,北师港浸大学习资源中心与通识教育学院更携手引入了先进的皮影雕刻设备,并建立“皮影数据库”,将馆藏皮影珍品及相关剧目进行了数字化保存及展示,为非遗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艺茗堂”艺术空间
就在“皮影里的故事”展览开幕次日,由北师港浸大通识教育学院打造的艺茗堂艺术空间惊艳亮相。该空间以“茶学·美学·传统文化”为主题,设有六大体验区:茶香袅袅的雅集区、皮影流转的光影区、工艺缤纷的工坊区、创意十足的文创区、思想碰撞的学术区,以及即将于下月揭幕的朱泥砂韵展区,使其成为一个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对话的空间。


“每个大学都需要这样的艺术空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历史文化学者郑培凯教授在艺茗堂揭幕仪式上感慨,他指出,学生固然应专注专业学习,但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环境的滋养。而北师港浸大打造这一平台,将助力学生提升审美境界与文化素养。

郑培凯教授致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艺茗堂揭幕仪式上,出席嘉宾任术先生代表家族将其爷爷——著名工笔重彩人物画家、连环画家任率英的作品《湘江二妃》捐赠学校。他表示:“这是任率英毕生尺幅最大之作,无论在绘画技法、意境营造,还是人文内涵上,均极具代表性。我们将其赠予大学,期望推动相关人文研究与传承。”

任术先生(左)代表家族捐赠任率英画作
揭幕当天,湖南皮影非遗传承人朱龙与宋伟军先生带来了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岳飞平金》。此外,艺茗堂艺术空间里还展出了北师港浸大百余件师生艺术佳作,吸引了大量师生驻足观看。

皮影戏表演

任术为师生带来传统工笔重彩绘画艺术讲座

师生作品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对话,教育与美育相融。北师港浸大正以创新之举,让千年文化在青春校园里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宋可嘉 陈晓虹
图片 | 李伯涵